前不久,我的老师,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原民建贵州省委主委王录生就茅台酒未能获得“国酒”称号一事进行了探讨,他说:此事不必那么重要。
如果有关方面认可你是国酒,而消费者不认可,那也没有用,而消费者认可你是国内最好的酒,而没有国酒称号,关系也并不大。
从大局看,它未必是一件坏事。
自从1972年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先生在捷克总统的招待会上及会后对我国驻捷使节说了“茅台酒是世界上最好的酒”那一番话之后,周恩来总理在我国经济几近崩溃,他自己又抱病在身的情况下,在1972年、1973 年、1974年连续几年的全国计划及相关会议上多次说茅台酒是外交酒、贵宾酒、友谊酒之余,他一再强调要保护好茅台酒的水源,扩大茅台酒的生产等等,并亲自安排搞易地试验,任命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任易地试验组的组长。所有这些都是国内任何一种名酒都没有得到的特殊“待遇”,足以说明茅台酒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近半个世纪以来,茅台酒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说明茅台酒是我国最好的酒,与国酒无异。
近年在白酒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茅台酒一枝独秀,价格连连上涨,还呈现一瓶难求的局面。
近几届国际酒博会期间,它被疯抢,这些都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它在国内白酒市场中的地位。
1972年,我国刚参加联合国,在国际上没有什么重要地位,在捷克总统的招待会上,瓦尔德海姆秘书长在几十个国家大使的等待中,居然对我国的一个外交官(不是大使)滔滔不绝地说了“茅台酒是世界上最好的酒”的那一番话,只能说明他是有感而发,这也是一个能够喝到世界所有名酒的消费者,对白酒的最权威的评价。
从周恩来总理的一系列讲话,并安排异地试验,其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要尽快扩大茅台酒的生产,去满足国内外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茅台就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茅台集团的历届领导都要求政府加大打击假茅台的力度,因为市场销售的茅台酒90%是假茅台,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打假力度。
既然假酒那么多,说明茅台酒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历届贵州省委和省政府领导都曾要求加快扩大茅台酒的生产,但是该公司总是强调土地、原料不足等原因而加以拖延。
从一个企业来看,茅台酒的生产能力在这些年是有些扩大,但如果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这种缓慢扩大生产规模的状况是十分怪异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破除计划经济,推行市场经济,允许民营企业发展,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40年来,我国已由一个缺衣少食的穷国,变成各种产品都要输出海外的制造业大国。茅台酒的产量虽然在近十多年因价格上涨,产量每年都有些增加,但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连当年不知名的老干妈,都已畅销世界各地,可是茅台酒呢?
仍然只在国内称王称霸。
仍然如1972年瓦尔德海姆先生所奇怪的连布拉格这样的世界性大城市都没有茅台酒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难以理解的情况?
是土地不足?当然不是。
同在茅台镇的国台酒业按茅台工艺建成年产2000吨的能力,占地仅120亩。按这并不是最合理的利用土地的标准计算,1平方公里可以生产1.25万吨,那么,占地15平方公里的企业,就应生产近20万吨,可现在的产能还不到其四分之一,何来土地不够?在寸土寸金的茅台镇,那么浪费土地,实在不应该!(120亩产2000吨,每亩产17吨,按每斤2000元计,每亩产6800万元,这何止寸土寸金?)
是高粱不够?
高粱不够的原因是收购价太低。只要提高收购价,仁怀市以及周边县的农民就会不种包谷,而去种高粱了。
1斤酒需高粱2.5斤,就算每斤价格提高10元,1斤茅台酒的成本也只增加25元,即只增加1%多一点。这算什么?
这都是借口而已。
真正的原因是茅台虽然没有“国酒”的光环,但它的生产是由一家企业垄断的。
茅台酒的发展历史印证了垄断产生腐败,垄断阻碍经济的发展的真理。
这种办法既害人又误国。
茅台价格垄断罚款2.47亿元。
茅台酒是老祖宗留给贵州人的宝贵财富,由一个股份制企业垄断生产,当然很不合理。
这不符合世界地理标志保护的原则。
世界上所有的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在规定的地域范围之内用同一工艺生产的产品都拥有产品的共同名称。
茅台酒是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也应该这样。
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品牌。
如茅台集团可以有飞天牌、五星牌等品牌,其他的酒企也可以创其他品牌的茅台酒。
由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茅台集团已将茅台直接注册为商标,使得其他同类企业不能将自己的产品称为茅台酒。
在那个年代,我国刚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可能还没有“世界地理标志保护”这一概念。这才使茅台这一地名被注册成为商标。
不要说今天,就是在上个世纪的后期,茅台也不可能被某一个企业注册成商标。
因为世界各地,包括我国的所有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都不是只由一个企业垄断生产的。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已申报并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上、包括中国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都有许多传承人,它不可能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企业所垄断。
试想,茅台集团的酿酒师都是要退休的,一波又一波退休的酿酒师,他们退休后也在为另外的企业做同样的事情。
他们在这个企业做的叫茅台酒,在另一个企业做的就不能叫茅台酒,这在道理上说得通吗?
回顾茅台酒发展的历史。1915年,到巴拿马世博会参展的茅台酒为成义烧坊和荣和烧坊的产品,由于当年筹展者将其改为茅台造酒公司,得奖后引起纷争。
1918年由贵州省政府判定:荣誉共享,奖牌由茅台商会保存。这一判决符合地理标志保护的原则。正因此,1935年新成立的恒兴烧坊的酒也被称为茅台酒(简称赖茅),与成义烧坊的华茅、荣和烧坊的王茅三足鼎立,相互竞争。
到上个世纪中茅台酒产量最高的1947年,赖、华、王三家产量分别为32.5吨、21吨和7吨,年产共60吨。
如果当年判由一家烧坊垄断,没有竞争的压力,那么1947年的茅台酒产量可能还达不到21吨或7吨。
由于只在茅台镇这块土地上生产的酱香酒才能称茅台酒,这种因土地有限而产生的垄断所带来的垄断利润,按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应该以地租的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见《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
我国的土地属国家所有,这部分超额垄断利润理应交给政府。现在却由茅台这家股份公司的股东们所有,这当然不合理。
茅台酒是老祖宗留给贵州最宝贵的资源,它和老天爷给贵州的夏天凉爽的气候资源一样,是一种可以永续利用,越开发价值越高的资源,这样的资源无偿交给一个股份制企业垄断很不合理,迟早要交还贵州。
茅台品牌还给贵州对茅台集团并不会带来损失。
当有一天在茅台镇用茅台酒工艺生产的酱香酒都可以称为茅台酒时,人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是会认可飞天、五星等品牌是正宗的茅台,这种品牌效应,不会短时间内消失,不会因为称谓的改变,而改变利益格局。
一个企业在失去垄断地位后,反而会激发其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对企业来说当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当茅台镇用茅台酒工艺生产的酱香酒都是茅台酒时,该镇所有的酒企都将获利。
所以将茅台品牌还给贵州,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当他在位时,为企业的利益着想,不愿轻易放弃垄断地位,这可以理解。
但只对企业有利,而对全局不利的事,很难长期不变。
迟早有一天,形成共识,就会把茅台的品牌还给贵州:在茅台镇用茅台酒工艺生产的酱香酒都是茅台酒,这对茅台酒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领导人、推进者和执行这件事的人,将进入茅台酒的历史之中。
既然茅台酒是世界上最好的酒,那它的市场应该在全世界。它应该卖得比世界上所有名酒的价格都要高。
可是,目前并非如此。
至今茅台酒在国外市场上仍然以低价出售,甚至低于国内市场价,并长期出现“出口转内销”的情况。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茅台集团才开始关注世界市场。但是,一个产品要开拓国际市场,并非易事,这是一个长过程,而且其市场空间还相当大。
当年,王录生老师曾提出在茅台镇用茅台酒工艺生产的酱香酒都是茅台酒的观点,并认为不论哪一种酱香酒率先进入世界市场,只要工作做到家,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酒,可以卖世界名酒最高的价格。
由于历史的原因,到目前为止最有实力到世界白酒市场去拼搏、去竞争的要数茅台集团。我们期待它,把开拓市场的重点放到海外去。
我们坚信,只要大力开拓,必定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会认同瓦尔德海姆先生的意见,认同茅台酒是世界上最好的酒,从而在海外市场上卖出最高的价格。
当然也希望其他酱香酒企到世界市场上去竞争。
王录生老师当年,在茅台酒的国内市场价格从一瓶288元提升为500元,后来又从500元提高到800元时,就曾预言它的价格还会涨(见《加快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发展--从茅台酒涨价说起》,原载《贵州政协报》2010年4月8日;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尽早喝到茅台》一书第33页),近十年来,虽然有波动,但仍然翻了一番多。
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拓和价格的提升,国内市场的价格必然是继续上升,这是市场规律使然。
由于国内市场茅台酒的价格再高(相当于250美元),也只有世界名酒价格的一个零头。
如果在国际市场上能卖最好酒的价格,那么茅台酒的经济效益还会翻好几倍。
为此,目前茅台酒在国内市场上称王称霸,并不算什么,有没有“国酒”称号,也并不重要。
茅台酒的市场主要在国外,重点是国外,茅台集团应该轻装上阵,真抓实干,打造一片新天地,下大力去开拓国外市场,赚取外国人的钱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