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之城遵义有南关 北关 娄山关……
尹珍故里正安有老鹰关……
而林城贵阳的关 特多,在贵阳的地名中,有许多被称为“关”的地方,如图云关、鸦关、五里关、阳关、孟关等,不胜枚举。
这些“关”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名字,可谓“古已有之”。
不过,虽然都称为“关”,但含义却不尽相同。
概括起来,贵阳的这些“关”,来历有以下三种:
一、与地势有关:
“关”是指山路的两峡处,处于古代交通要道上,历代统治者都派有重兵把守,有的地方还筑有可以关启的拱门,晨开暮闭。如图云关、蔡家关、六冲关、汤耙关、鸦关等都属于这种。
遵义娄山关也很典型,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图云关和鸦关。
图云关:在贵阳东南面,明代称为新添关,因为这里是省城通往新添卫(今贵定县)必经之地而得名。
清初改名油柞关,1701年改名图宁关,1821年改名图云关至今,一直未变。
关前诸峰环峙,俗呼为“满林春笋”。
图云关的岩壁上刻有“黔南首关”四字。
民国时期,这里建有中山堂,刻有孙中山先生浮雕半身像;
以林可胜博士领导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曾在抗日战争时期驻此开展救护工作,国际援华医疗亦自愿来此工作,为援华而牺牲的英国女医生高田宜的墓就在图云关上,与娄山关一样是英雄关。
图云关解放后经过多年建设,树木葱茏,花香四溢,现在是森林公园所在地,是人们出游玩耍的好去处。
鸦关:俗名小关,位于贵阳东北面的古代通四川的驿道上。明代贵阳八景之一有“鸦关使节”,说明鸦关古代是迎送使节的场所。
这里地势险要,素有“北门锁钥”之称。
鸦关拱门,建筑古朴,攀藤附蔓,沧桑遗痕斑斑,是贵阳难得的古迹,今已不存在。
二、与军事建筑有关
另一种情况是,今日之“关”,由古代之“官”演变而来,是明代初年建立的军事屯堡。明初在贵阳实行卫所制度,在军事组织贵州卫、贵州前卫之下,各设立左、右、前、后、中五个千户所,在千户所之下又设立百户所,百户所即屯堡,如阳关、孟关就是这种情况。
阳关原名“杨官屯”,意思是:
这里原是杨姓长官守卫的屯堡。孟关原名“孟关屯”,原是孟姓长官守卫的屯堡。
三、与“税收”场所有关
第三种情况是,“关”是征收杂种税之所。1912年贵阳发生“二二事变”后,军阀占据贵阳,自唐继尧起,经刘显世、龙建章、袁祖铭、唐继虞、彭汉章、周西成、李粲、毛光翔、王家烈等,彼去此来,统治贵阳长达23年。历届军阀,抓税收充实军饷,曾在普定街(今黔灵西路)设立“北关”,在太平路(今新华路)设立“南关”,进城的农民携带土特产来卖,在关上先缴纳税金才能准许进城。
贵阳十三关,今天都在什么地方?
贵阳曾经拥有十三个著名的关,今天都在什么地方呢?
图云关:原名油柞关、图宁关。
《贵阳府志》曰:“图云关,在治城少南五里,旧名油柞关。”康熙四十年改图宁,道光元年改图云。油柞关,古名贵阳站,位于今油榨街东端森林公园,附近有图云桥,石壁上存留的几帧石刻,使得关口尚存古韵。
凤凰关:俗称大关。《贵阳府志》曰:
“凤凰关,在城北十里,旧名大鹏关。”原为贵阳至四川驿道所经之处,后来公路不经过此地,才冷落下来。现为贵阳市乌当区野鸭乡大关村。
鸦关:俗名小关。明《贵州图经新志》说:“鸦关,在治城北三里,群山环叠,中惟一可守。”原为贵阳通四川的驿道必经之处,旧有拱门一座,其旁有店铺供往来客商食宿,在公路修通前,此处是贵阳北面门户。拱门额嵌“北门锁钥”四字。
打铁关:《贵阳府志》曰:“打铁关,在府南百纳副司打铁寨,去府六十里,有塘。”由此推断,打铁关在今花溪区黔陶乡打铁寨,东靠黔陶,西邻青岩,青岩至黔陶的公路由此经过。
白沙关:《贵阳府志》曰:“白沙关,在府西二十八里麦西里刘家庄。西达清镇,东通扎佐。”白沙关在古代贵阳通往修文的要道上,今属白云区艳山红乡所辖。
蔡家关:清爱必答《黔志识略》说:
“蔡家关,在治城西北五里,亦谓之响水关。”蔡家关今位于贵阳市西面,1958年于此建贵州工学院,后为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现为贵州理工学院,贵黄公路由此经过。
百达关:《贵阳府志》说:“百达关,在浑水屯。去城十七里,高入云表。”百达关在今之贵阳西面,其北为阳关农场,南为野鸭塘,属于野鸭乡浑水屯村。
六冲关:《贵阳市志未成稿》载:
“城东五里曰六冲关,贵开公路经其下。”六冲关原名鹿疃关,在今茶店北面,属云岩区黔灵乡。因上有童文献修建的天主教小修院,后改精神病院而闻名,其侧为贵州省植物园。
现为鹿冲关森林公园。
土地关:俗名大土地关,即《贵州图经新志》中所说的梯岭,旧时为省城贵阳通中曹司的要道,在贵阳东南部,今属南明区后巢乡。
小土地关:位于土地关南面一里之处,旧时系省城贵阳通中遭遇司的必经之地,今属南明区后巢乡。
汤粑关:《贵阳市志未成稿》说:“城东三里曰汤粑关,为通黄平旧州之路。”汤粑关在今贵阳东南面,属南明区云关乡,南接油榨街,东靠冒沙井,为贵阳东出口,贵新公路机场段由此经过。
北关: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在普定路(即今之云岩区黔灵西路基督教教堂处)设北关,为征收杂税之所。
南关: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在太平路(即今南明区新华路南明医院处)设南关,亦为征收杂税之所。
其实贵阳的关远不止十三关,还有很多,如小云关、五里关、王关、牛郎关等等。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关”早已没有当年的功能及用途,我们就只能从名字上去追寻百年前关于老贵阳的点点滴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