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镇为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下辖镇。位于观山湖区西北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百花湖畔。距市级行政中心7公里。东、南面分别与金麦社区、金华镇连接。西面与百花湖乡接壤。北抵修文县和白云区。面积56.5平方公里。百花湖水域面积5.4平方公里,百花湖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都在该镇范围。全镇耕地面积10360亩。有11个村(82个村民组)、5个社区居委会,2.6万余人。朱昌镇森林覆盖率达43%。
而地处滇黔古驿道,拱卫贵阳北大门,百花湖畔朱昌堡别具一格……炮台、城楼、东西两道城门,相距不过1000米,南北均为护城河环绕。白天东西城门连接的石板街道,宽不足三米,却是附近村寨集市交易的主要场所。
临近傍晚,以防歹人及战乱的侵扰,两城门一关,这个六面六角的城堡便进入鸡犬相闻的世居此地外籍入黔人士的家园,这就是1966年前呈现在人们眼中的朱昌古堡。素有“南青岩、北朱昌”之称。
朱昌既是湘黔滇重要驿道必经之地,也是拱卫贵阳城的北据点,与青岩形成互为犄角之势。
而今朱昌堡原址叫金钟村二组,村寨名称沿自黄金钟,也就是大规模修建朱昌堡的组织者和施行者。时至今日,黄姓也是该地一大姓。
黄金钟,生于朱昌,明天启七年丁卯科举人。传说是斩妖掘塘而得黄金,皇帝奖赏其用着建堡之资,有史可查的却是朱昌堡确是黄金钟请建,为了给后人一个比较完美的解释,特意美化了其巨资的真实来历。
有一种观点认为,通常在古代,能做出比较大的并且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人通常是所谓的“权臣”。
二次查访古堡原址,所幸得一程姓前辈指引,便来到昔日东门城门洞所在地,程爷入黔始祖为明初,如今祖莹犹存,只是时常有摸金校尉光顾,未建百花湖之前,除了分布这一些自然村寨,便是众多条小河流缓缓流淌。其对往日的景象自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仿佛又回到那个从前岀北门,跨雅关,然后大关,黑石头,直至朱昌的精神小伙。未通公路前,这条古道也是朱昌进贵阳城的主要道路,宽约2米左右,至元始,这便是朝廷经略西南而开辟的驿道,也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解放初,生产队的喇叭高高悬挂于两城门的阁楼之上,讲述着激情燃烧的时代故事。
如今,只存东门城门洞还可以看到巨型青石,见证着这里昔日的辉煌和刀光剑影。
置身于百花湖畔,山清水秀的朱昌古镇,能感受几百年来培育出的优雅闲适的气质,热闹的街市,幽静的巷道,人们不紧不慢的脚步,用他们喜欢的节奏生活着,或许一绺酸菜,一勺豆米便是他们一天的乐趣所在。
朱昌镇南侧,有两座南北对峙,拔地而起的山峰。
层岩叠嶂,盘旋错节,古柏苍翠,灌木丛生,矗立于道路两旁,把守着朱昌大门,名曰“将军山”。
朱昌镇在春秋时期,属于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牁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置羁縻州,属于矩州。
元至元17年置顺元路宣抚司,第二年改为宣慰司,朱昌属宣慰司,至元20年,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治,先隶四川行省,后改隶湖广行省,至元29年,顺元、八番宣慰司合并,朱昌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清康熙二十六年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民国三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民国三十年撤县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驻花溪。
朱昌镇街上原名猪场,又名朱昌场,是朱昌镇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贵阳市西北郊的主要乡镇集市之一。
关于朱昌地名的由来有二说,一说是按照十二生肖排列,朱昌赶乡场的日子是亥日,属猪故名猪场,后人取吉祥意,改称为朱昌,意为鸿运昌盛;一说该地因早年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林中栖息无数珍禽异兽,其中有一种红嘴鸟,名叫朱鸟,数量多,繁殖快,人们认为该地是红鸟昌盛之地,故名猪场。
明朝洪武年间,贵州前卫在此置朱昌堡,属贵州前卫中千户所;明崇祯十一年当地乡绅黄金钟请建朱昌堡,周四里有东西两道城门,城高7米,笔直光滑,人上不去也下不来,下脚5米,顶上3米均为青石垒砌,东西城门洞进深5.3米,宽2.8米。
城内砌有三米高的要墙,供人行走,东西城门顶上修有木结构阁楼。东阁三层八角,高12米,西阁3层6角,高10米,两阁均拱柱挺立,翼角翘首,飞檐凌空,城墙已于1958年大跃进的时期被人为毁坏,建城碑被毁,现存残留时刻一块,长1.8米,宽1米,厚28公分,上刻“朱昌城西”四个大字,以为朱昌城西门的门楣。
朱昌堡是明朝洪武年间贵州前卫中千户所下辖百户所。
贵州前卫中千户所为什么要在今朱昌及其周边先后设置朱昌堡,窦官堡,郝官堡等密集的军事屯堡?很值得人们游一游,看一看,增加点人文地理知识,我们一起来走起走起,畅游一下筑城朱昌,人人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