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夜郎谷里,有一批人很有故事……
有他们,夜郎谷才有生命。
有两百多人靠夜郎谷这个平台找碗饭吃,发不了财,但过的很自由自在。
什么是快乐,每个人感受不一样。我在夜郎谷混日子。一句很温情的話。……
这些依靠夜郎谷谋生的人,
他们「混得」怎么样了?
有这样一群人
依靠夜郎谷「谋生」
他们中
有在夜郎谷选址前
就追随谷主宋培伦至今的
有为谋求一份工作
来了就没再离开过的
也有为了心中的梦想
漂泊来到夜郎谷的
……
总之
这样的人很多很多
就连谷主宋培伦
也不知道具体的数字
「可能有两三百人吧」
他们在夜郎谷的每个角落
努力生活着
如今
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第二个家
今年45岁的孙燕,来自贵州毕节,是梅子留香蜡染纺的手艺人。
早些年,为了谋生,孙燕开过花店,当过服务员,也在4S店做过行政经理。
正当干得小有成绩时,公司倒闭,孙燕失业了。
一家人的生活,全落在老公一人肩上。她感到迷茫。
2018年,孙燕接触到蜡染,并产生了兴趣。她开始学习蜡染、刺绣、画画等手工艺术。
2019年4月,孙燕将她的手艺带到了夜郎谷。
河谷边有一处用石头搭建的长廊,里面堆满了木板、纸壳、碎石块等杂物。
孙燕雇了两个人,费了两天时间清理出这间石头长廊,用作自己的蜡染坊。
刚开始,这里没有其他摊位,就孙燕一个人的蜡染坊。
后面陆陆续续,其他手工艺人才聚拢过来。
依靠夜郎谷,孙燕已经能够自负盈亏。
节假日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够达到上千元的收入。
孙燕早已将夜郎谷当成了第二个家,甚至很多时候超过了原本的家。
之前在家,她经常失眠和头疼,自从来了夜郎谷,这里空气好,睡眠也变好了很多。
孙燕说,除非家里真有其他事,不然她是不愿意回去的。
当初来夜郎谷,是为了生活。如今,她彻底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每天,教游客学刺绣,制作手工艺品,体验蜡染等项目,成了她最大的乐趣。
养老
和孙燕一样,不愿意回家的还有陶清华。
陶清华是夜郎谷的一名环卫工,今年70岁,来自贵州凤岗。
2003年,因家里变故,陶清华不得不出门谋求一份工作。
他要求不高,够养活家人就行。
辗转来到贵阳花溪夜郎谷,谷主宋培伦一家「收留」了他,让他在景区做清洁工作。
每天清理完景区卫生,他还和工人一起搬运石头、和水泥、挑砂浆,参与城堡的建设。
「宋老师一家人都挺好,不仅免费提供吃住,还时常问我生活习不习惯,就像一家人一样。」陶清华发自内心地说。
陶清华说,夜郎谷随意自由,做事全凭自觉,没有人会来催你监督你。做好自己每天的工作,工资从来不会拖欠半分。
如今,陶清华的子女也已成家立业,不再需要自己操心。他待在夜郎谷,赚取自己那一份生活费。
子女会时常来看望,买新衣服和鞋子捎给他。
但他不舍得穿,全部压在了箱底。老伴安元书因此经常说他,「衣服买来不穿,放着喂老鼠么?」
最近,陶清华想通了,开始收拾打扮自己。景区里瞧见一身西装革履,提着一个垃圾桶,拿着一把火钳的身影,准是陶清华。
「实在无法想象,夜郎谷算是养了我10多年。」在最落魄的时候,陶清华来到夜郎谷,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原本工作的地方,如今成为了陶清华生活的家。
他把后半辈子养老,也「寄托」在待了10多年的夜郎谷。
管家
朱浪和他们不一样,他是最早来到夜郎谷的工人,今年52岁,来自贵州遵义。
宋培伦多久来的夜郎谷,朱浪便「追随」了多少年。平时,工人们戏称他为夜郎谷的「管家」,亦或是谷主宋培伦的「左膀右臂」。
朱浪经常笑笑,大家怎么叫自己,全当玩笑话,从不多说其他。
平时,工人之间每天做什么,几点下班,宋培伦从来不会问,更别说要求工人们每天做什么了。
而朱浪临时充当了这样的角色,适当提醒和安排工作任务给工人,「大家信赖我,我便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干」。
夜郎谷最初从哪个地方开始搭建,耗时多久,朱浪比谁都清楚。里面大大小小的工程都是他一手一脚搭建的,每个角落基本都有他参与过的痕迹。
「我一辈子都在流浪,自从遇到宋老师,跟随他来了夜郎谷,生活才开始变得不一样。」朱浪说,没来修建夜郎谷之前,他和宋培伦就已经认识,听说要修建夜郎谷,就跟着一起干了。
朱浪还记得,刚来建造夜郎谷时,这里一片荒芜,遍地杂草,一个月才几块钱工资,但不用再四处漂泊,还能维持基本生计,很满足。
如今,夜郎谷走过了20年,朱浪在里面也干了20多年,从始至终。
往后,朱浪还打算继续待下去,直到自己干不动那天为止。
宋培伦说:有他们,夜郎谷才有生命。
有两百多人靠夜郎谷这个平台找碗饭吃,发不了财,但过的很自由自在。
什么是快乐,每个人感受不一样。我在夜郎谷混日子。
一句很温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