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李端棻研讨会在多彩贵州隆重举行!
2020年11月20日至22日间, 2020“李端棻与近代教育创新研究” 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喀斯特酒店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是:贵阳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中共贵阳市南明区委宣传部、贵州省史学会、贵阳市历史学会。承办单位:贵阳学院李端棻研究院、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单位:北京大学贵州校友会、贵阳第一中学、贵阳南明甲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从2020年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武汉这座城市76天中的每一刻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为了办好这次研讨会,防止新冠疫情的复发病毒感染,这次会议是在国内外新冠疫情没有彻底清除的背景召开的。
其难度系数可谓空前之大。
在会议召开之前,先后有天津、上海、安徽、云南等的新冠疫情复发。
贵阳学院党委领导明确指示,会议召开期间,一定要做好省内外专家的疫情防控工作,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基于这一状况,在会议召开的前夕,先后有安徽的专家、上海的专家传来取消参会的申请。
两地专家原本已经购好了到贵阳参会的机票,就因为疫情的复发,担心核酸检测或者隔离观察而取消原本要参会的所有行程……)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市社科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省史学会、贵阳市历史学会、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阳学院、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贵阳市南明端棻学校的省内外史学界专家16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李端棻与近代教育创新研究”这一历史主题……
(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有 160 余人,属历年李端棻研讨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2017 年的李端棻研讨会仅 100 人参会,2019 年的李端棻研讨会仅 40 余人。本次研讨会远远超出历年李端棻为主题的研讨会规模。参会专家分别来自省内外30 余家单位……)
1833年,出生于贵阳的李端棻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享有“中国近代教育之父”的美誉。
是贵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
李端棻对近代中国的新式教育,废除科举制度,特别是对贵州的新式教育贡献良多。
1896年,时任刑部左侍郎的李端棻向光绪皇帝上了《奏请推广学校折》,奏折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培育人才的中要求,要求开办新式学堂。该奏折成为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重要指针,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名的纲领性文件。
其间,李端棻倡议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影响至深至远。
1901年,年近七旬的李端棻回到家乡贵阳以后,仍十分关心家乡的学校教育,为家乡新式人才的培养而奔波忙碌。
他不仅组织创建了贵阳公立师范学堂(今贵阳学院的前身)、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今贵阳第一中学的前身),还身体力行,亲自上讲堂,改革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在临终时,拖着病体已七十五岁的李端棻被人抬着,将剩余的千多两银子分别送给贵阳一中等学校,高风亮节,死而后已……
作为晚清时期的礼部尚书,李端棻教育改革的举措,彰显了一代政府官员的良知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2020年11月21日上午9时的开幕式后,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朱善璐教授作了热情洋溢“李端棻与北京大学”的主题演讲,他希望能与贵州的专家一起加强交流,进一步挖掘相关的史料,更丰富、全面的展示李端棻与北京大学的渊源关系以及李端棻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卓越贡献……
朱善璐教授说:
“不敢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也不敢说没有他就没有北京大学,但是没有他,很多事情可能就会有很大差别。”
朱善璐教授做主题报告时,如此表达个人的观点。
大会现场上,朱教授分享了个人对李端棻与北京大学的关系,以及他所倡导的教育改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进程之间关系的相关看法。
他悦,李端棻先生的贡献不仅不可磨灭,而且应该永远记住。
称他为“京师大学堂之父”不为过……
“很感谢贵州的相关部门和学者,在李端棻研究上做了这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朱善璐教授说,自己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研讨会,但其实多年前就来过李端棻先生的故乡贵阳,并到永乐乡拜谒了先贤的墓,还提出了修缮建议。
他表示,此次听说已经修缮好了,特别是在李端棻思想和业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真的特别高兴。打算在此次会议后,再次拜谒这位先贤的墓陵。
“不敢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也不敢说没有他就没有北京大学,但是没有他,很多事情可能就会有很大差别。”朱善璐教授说,李端棻与北京大学,确实有着重要的联系。因为,124年前他上的《请推广学校折》奏折,是京师大学堂能在两年后建立的重要源头。
朱善璐教授表示,李端棻先生作为京师大学堂的首倡者,与北京大学关系重大,遗憾的是资料太少。但仅就这一件事,称他为“京师大学堂之父”,一点不为过。
同样,正因为资料少,恰恰留下了学术探讨与研究的空间,因此建议把“李端棻与北大的关系”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李端棻的贡献不可磨灭,“李端棻先生当时,就是根据问题提出自己主张的。因此,研究李端棻,就是研究思路和方法。”朱教授认为,根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并还原历史真实,现在看来十分紧迫。
朱善璐教授表示,李端棻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特质。
在当时,他的维新改革的倡议被光绪皇帝采纳,这对后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深远意义,值得研究……
之后,李端棻家族后人李声应、川大博士生导师陈廷湘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忠文研究员、贵州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冯祖贻研究员也分别作了报告……
贵州省社科院原党委常委副院长冯祖贻研究员在“李端棻-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演讲中,以详实的史料阐述了李端棻的教育改革措施及其历史与社会影响,让与会人员知晓李端棻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当天下午2时,分3组讨论,场面热烈,人们纷纷发言……
在第2组研讨会上,十年前撰写长篇小说《云关村与老干妈的故事》的贵州省作协会员李运娥作家,详谈了她将这次撰写的长篇小说《李端棻》,已经编写成《李端棻》电视连续剧的剧本时,详谈了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与体会 说:我创作《李端棻》长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剧本的宗旨是:宏扬李端棻爱国 爱民 爱家乡、不屈不挠的拼博精神。让人人读书、家家受益。
以北大 贵大 贵阳学院 贵阳一中为样板,全身心致力和倡导大办学校,首倡现代教育改革制度,提高全民素质,达到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目的。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李端棻精神、展示贵州历史人文风彩,使人们感受贵州历代先人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
他为科技兴国、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永远牢记他……
在当天下午5时的闭幕式上,贵州师大马列学院彭法副院长说:李端棻研讨会已举办了三届。第一届是2017年召开的。第二届是2019年召开的。而今年所举办的“李端棻与近代教育创新”全国学术研讨会,属历年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研讨会。
2017 年的李端棻研讨会收到的参会论文为 30 篇;
2019 年的李端棻研讨会收到的参会论文为 16 篇。
而今年所收到的参会论文则高达 62 篇,有 69 位作者参
加了这次会议论文的撰写工作……
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推进李端棻的研究与传播,扩大李端棻文化的社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朱善璐教授不仅全程参加了本次会议。
还在会议之后的第二天,在贵阳学院赵福菓副书记一行的陪同下,分别考察了贵阳学院、南明区端棻学校……
参观了李端棻陈列馆,瞻仰了贵州先贤李端棻、李朝仪之墓,还与陪同人员赵福菓、杨眉、刘海清、杜平、郝刚、秦仁智、杜安丽、张杰、姚明芝、谢辉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秦仁智将当天的《贵州都市报》(整版巳经登出了这次研讨会的报道)和李运娥作家撰写的《李端棻》电视剧本,当面送给他时,朱善璐非常高兴,仔细翻看说 我要带回北京再仔细看看……
在参观李端棻陈列馆时,朱善璐对每一个展板都观看得十分仔细,他发现一张当时李端棻在京师大学堂 坐在正中央的照片时 说,我们北京大学陈列馆里没有这张照片,我仔细再看看……
他还充当了 解说员的角色,
他说:
“那一代的志士仁人,从教育改革入手,肩负起了强国富民、抗御外辱的使命,这种初心是最宝贵的。”
“新式教育的兴起和新学校的创办,新思想、新知识的介入,中西文化的融合,对社会的变革起了基础性的作用。
从这一点来说,李端棻先生的贡献,不仅不可磨灭,而且应该永远记住”……
一晃3个小时过去了……
2020.11.22.10点40分至下午2点 这3个多小时,人们听着朱善璐教授滔滔不绝的讲解,沉浸在当时当地的气氛中……
人们均忘记了吃午饭,一口水也没有喝……
谢辉老师主动向参观的人们详细介绍了他自己设计的端棻学校的校徽,讲了他创作校徽的故事……
当人们看见谢辉 在北京大学的学习证书时,羡慕不已,在秦仁智的提议下,朱善璐教授还为南明区端棻学校教师谢辉在北京大学的学习证书上签了字,并合影留念……
之后,一行人在谢辉老师的带路下,来到了李端棻家族墓群中的李朝仪陵墓处,瞻仰了北京老市长-李朝仪的陵墓。
朱善璐教授仔细看了墓碑文后 说:
北京老市长,长眠在永乐。
如果北京的市民知道了这里有 北京老市长-李朝仪的墓在永乐后,一定会到贵阳永乐来参观和旅游的……
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乡长郝刚听了这话后,十分感谢朱善璐教授的提醒,表示一定要把这件事记在心里,落到实处,让中国人都知道……
江城子-李端棻
北大成立首倡者,李端棻,贵阳藉。
同治进士,礼部尚书职。
戊戌变法支持者,受牵连,被革职。
特赥回筑再办学,志不改,惠故里。
宓园诗存,遗著有一册。
刚正不阿荐人材,国栋梁,强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