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镇,隶属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位于观山湖区西北部,东、南面分别与原野鸭乡、金华镇连接,西面月与百花湖水域和清镇市接壤,北抵修文县和白云区。
全镇总面积56.42平方公里,3万余人。
春秋时期(前770-前478),镇境属详舸国辖地。
宋代(960—1279)称贵阳为贵州。
1914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镇境属贵阳县。
1941年,撤贵阳县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镇境属贵筑县。1958年,撤贵筑县建置,将市郊划为花溪、乌当两区,朱昌镇属乌当区管辖。
2012年12月,贵阳市金阳新区正式命名为观山湖区,朱昌镇属观山湖区。
朱昌镇建制历史较长,距离省城不远,后来更有朱昌窖酒酒香四溢,百花湖风景区引人入胜,于是名闻遐迩,连地名的缘起也被“演义”得众说纷纭。
“朱昌”地名缘起的文字,是1989年出版的《贵阳市乌当区地名志》的几句话:(朱昌)“名称历来有两说:一说按十二生肖排列,亥日集得名猪场,后人取吉祥意,改称为朱昌,意为洪运昌盛;一说该地早年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林中栖息无数珍禽,其中有一种红嘴鸟,名朱鸟,数量多,繁殖快,人们认为该地是朱鸟昌盛之地,故名朱昌。”此后出版的《贵阳市乌当区志》及个别作者的著述亦承此说,再后来还有人说“朱昌”为建文帝“赐名”。这几种说法均不见明清史志记载,想来或许是采自民间传闻。
建文帝靖难之役后是否流落贵州,文史界仍在争论,即使这位前万岁爷真的亡命入黔且恰巧“临幸”朱昌故地,“朱昌”地名也不可是他所“赐”,因为当地最早冠以“朱昌”二字的地名,是贵州前卫中千户所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建置的朱昌堡,早在朱允炆登基之前,这地名人们就使用好几年了。而所谓因红嘴鸟得名“朱昌”,那种“稀世珍禽”古往今来谁人见过?民间传说毕竟是民间传说,棒槌是当不得针的。
至于因“亥日集得名猪场改称朱昌”之说,亦经不起推敲。贵州自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乡场,的确是以十二地支相对应的生肖名称命名的,以子日为场期的叫鼠场,以丑日为场期的叫牛场……以亥日为场期的,自然该叫猪场。
但若回眸一下明清时期贵阳市郊乡场的发展脉络,我们便会发现,朱昌坝形成乡场的年代在朱昌堡建置之后,而且古今史志均称该乡场为“朱昌场”,未见“猪场”的记载。
作为商业运作形式和商品交易场所的乡场,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贵州在元朝以前生产落后,人烟稀少,地瘠人贫,丛山阻隔,经济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元末明初省际、省内驿道的开通,明朝驻军屯垦和“调北填南”举措的实施,促进了贵州经济发展,大量移民的生活需要促使贵州商业起步并缓慢发展,到明朝中后期,贵阳城里逐步形成一些交易商品的坊市,市郊及省内其他乡间也陆续形成一些乡场,但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贵阳市郊当时只有两个乡场,其一为卯场,即按十二生肖名称所称呼的兔场,其一为申场,也就是猴场。依十二地支顺序,两个场期相隔六天。当时官方发现区区两个乡场满足不了人们交易生产生活用品的实际需要,就新增子、寅、午、戌也就是鼠、虎、马、狗四场。可见直至明弘治年间,贵阳市郊尚未出现以亥日为期的“猪场”。
以朱昌坝形成的乡场历史上确实存在,迄今更盛。
其形成年代史志缺载,但从《贵州图经新志》上述记载可知,起码当在明弘治之后。清康熙二十六年裁卫置贵筑县、清镇县以后,包括朱昌堡在内的贵筑县辖西隅里部分区域插入了清镇县地盘成为“插花地”(民国四年调整县界,朱昌堡划归贵阳县),清镇县隶安顺府,《安顺府志·人物志》有关黄金钟和朱昌的信息:“黄金钟,任知府,见《通志》《访册》。作任浙江金渠道,设朱昌场,捐建城垣民房,后人立祠祀之。”此处所说《通志》,指清乾隆《贵州通志》,该志书载:“黄金钟,威清(今清镇市)人,丁卯科举人,官知府。”这里说的“丁卯”,指明天启七年(1627)。综此二志记载,朱昌场当是黄金钟于明天启年间所建。清道光《贵阳府志》关于今朱昌镇辖窦官、郝官、麦乃、赵官、石头庄、茶饭、青山等村寨的记载,都有“市朱昌场”四字,未见“猪场”名称。《贵阳志·建置志》载:“朱昌原名朱昌堡,当是明代所设的屯堡,清代属贵筑县西隅里,有场”,没说场名。《贵阳市乌当区地名志》的“朱昌”条目说:“朱昌,村名。又称朱昌场……今习称朱昌。”综上可知:地名“朱昌堡”远比朱昌的乡场出现得早;朱昌的乡场本来就叫朱昌场,不叫“猪场”。现在,朱昌镇周边群众确有称“朱昌”为“猪场”的,究其原因,当是对“朱昌”地名的讹化。贵州以十二生肖名称命名乡场历史悠久,此类乡场名称通俗易记,人们均已习惯。对于目不识丁或者略识之无的农民群众来说,“朱昌”二字没有“猪场”通俗明白,况且周边的狗场、鸡场、马场、牛场等等都是以生肖名称命名的,唯独“朱昌”深奥生僻得令人费解,于是,人们就依其谐音,把“朱昌”理解并喊叫成“猪场”了。由此看来,这地方不是因为“亥日集得名猪场之后改称朱昌”,恰恰相反,而是原本就叫作“朱昌”,后来被人们俗讹为“猪场”了。因“亥日集得名猪场”之说缺乏历史根据。
《贵阳志·建置志》认为,朱昌堡是以百户长官姓名命名的,也许首任百户长官姓朱名昌,就命名为“朱昌堡”了。有这种可能,但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古今许多地名现象表明,平民百姓习惯于以当地有代表性的地理特征作地名,文化人乐于以传统文化的某些命意为地名,官方更热衷于围绕政治做文章,比如老贵阳内城五个城门在明代分别命名为武胜门、朝京门、德化门、圣泉门和柔远门,到清朝分别改叫昭文门、迎恩门、广济门、振武门和布德门,除了圣泉门,其余九个城门名称都带政治色彩。贵州卫和贵州前卫下辖屯堡名称的政治色不甚突出,但并非绝无仅有,其中像“演武堡”“余庆堡”等屯堡名称,就具有政治意味,而“朱昌堡”的政治色彩更为鲜明。不用细说谁都明白,“朱”是当朝天子朱元璋的尊姓,“昌”的意思是昌盛、昌隆、兴旺、昌明,由这两个字“优化组合”的地名“朱昌”,朱洪武先生定然喜闻乐见,倘若他老爷子得知,不把胡子笑歪了才算嘞!后来随着皇家改姓,此地名已失去颂圣功能。但“朱”的本义是朱红,国人向来崇朱尚红,政治昌明,国运昌隆,百业兴旺,科学文化昌盛,更是官民共有的愿景,大家都觉得“朱昌”是个吉祥雅致的地名,因而雅俗共赏,备受欢迎,数百年来当地置乡、镇,建公社,组建生产大队,改建村委会,行政区划改了又改,但无不以“朱昌”二字冠名。
筑城百花湖畔朱昌堡:炮台、城楼、东西两道城门,相距不过1000米,南北均为护城河环绕,白天东西城门连接的石板街道,宽不足三米,却是附近村寨集市交易的主要场所,临近傍晚,以防歹人及战乱的侵扰,两城门一关,这个六面六角的城堡便进入鸡犬相闻的世居此地外籍入黔人士的家园,这就是1966年前呈现在人们眼中的朱昌古堡,素有“南青岩、北朱昌”之称。朱昌既是湘黔滇重要驿道必经之地,也是拱卫贵阳城的北据点,与青岩形成互为犄角之势。
如今朱昌堡原址叫金钟村二组,村寨名称沿自黄金钟,也就是大规模修建朱昌堡的组织者和施行者。时至今日,黄姓也是该地一大姓。
黄金钟,生于朱昌,明天启七年丁卯科举人。传说是斩妖掘塘而得黄金,皇帝奖赏其用着建堡之资,有史可查的却是朱昌堡确是黄金钟请建,为了给后人一个比较完美的解释,特意美化了其巨资的真实来历。有一种观点认为,通常在古代,能做出比较大的并且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人通常是所谓的“权臣”。
查访古堡原址,到昔日东门城门洞所在地,程姓村民入黔始祖为明初,如今祖莹犹存,只是时常有摸金校尉光顾,未建百花湖之前,除了分布这一些自然村寨,便是众多条小河流缓缓流淌。其对往日的景象自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仿佛又回到那个从前岀北门,跨雅关,然后大关,黑石头,直至朱昌的精神小伙。未通公路前,这条古道也是朱昌进贵阳城的主要道路,宽约2米左右,至元始,这便是朝廷经略西南而开辟的驿道,也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解放初,生产队的喇叭高高悬挂于两城门的阁楼之上,讲述着激情燃烧的时代故事。
如今,只存东门城门洞还可以看到巨型青石,见证着这里昔日的辉煌和刀光剑影。
置身于这个百花湖畔,山清水秀的古镇,能感受几百年来培育出的优雅闲适的气质,热闹的街市,幽静的巷道,人们不紧不慢的脚步,用他们喜欢的节奏生活着,或许一绺酸菜,一勺豆米便是他们一天的乐趣所在。
朱昌镇南侧,有两座南北对峙,拔地而起的山峰。
层岩叠嶂,盘旋错节,古柏苍翠,灌木丛生,矗立于道路两旁,把守着朱昌大门,名曰“将军山”。
朱昌镇在春秋时期,属于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牁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置羁縻州,属于矩州。
元至元17年置顺元路宣抚司,第二年改为宣慰司,朱昌属宣慰司,至元20年,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治,先隶四川行省,后改隶湖广行省,至元29年,顺元、八番宣慰司合并,朱昌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清康熙二十六年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民国三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民国三十年撤县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驻花溪。
朱昌镇街上原名猪场,又名朱昌场,是朱昌镇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贵阳市西北郊的主要乡镇集市之一,关于朱昌地名的由来有二说。
一说是按照十二生肖排列,朱昌赶乡场的日子是亥日,属猪故名猪场,后人取吉祥意,改称为朱昌,意为鸿运昌盛;
一说该地因早年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林中栖息无数珍禽异兽,其中有一种红嘴鸟,名叫朱鸟,数量多,繁殖快,人们认为该地是红鸟昌盛之地,故名猪场。
明朝洪武年间,贵州前卫在此置朱昌堡,属贵州前卫中千户所;明崇祯十一年当地乡绅黄金钟请建朱昌堡,周四里有东西两道城门,城高7米,笔直光滑,人上不去也下不来,下脚5米,顶上3米均为青石垒砌,东西城门洞进深5.3米,宽2.8米。城内砌有三米高的要墙,供人行走,东西城门顶上修有木结构阁楼。东阁三层八角,高12米,西阁3层6角,高10米,两阁均拱柱挺立,翼角翘首,飞檐凌空,城墙已于1958年大跃进的时期被人为毁坏,建城碑被毁,现存残留时刻一块,长1.8米,宽1米,厚28公分,上刻“朱昌城西”四个大字,以为朱昌城西门的门楣
朱昌堡是明朝洪武年间贵州前卫中千户所下辖百户所,贵州前卫中千户所为什么要在今朱昌及其周边先后设置朱昌堡,窦官堡,郝官堡等密集的军事屯堡?
原因与朱昌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朱昌镇距离省城贵阳很近,仅20余公里,是省城贵阳的西北大门;二是朱昌镇与清镇市,明代的威清卫,是省城贵阳通往威清卫的必经官道,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