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旅游文化 >> 正文

《烟雨侗乡》——烟雨侗乡入梦来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县是侗族聚居区,沿途侗寨很多,仅从贵阳出发经榕江到黎平,一直到肇兴公路沿钱,就有上百个侗寨,从哪里开始呢?尽管出发前拟了一个拍摄计划,但直到农历正月初三(2002年2月14日晨),却仍然心里没有头绪……    一路上,细雨霏霏,挟着公路两边油菜花的清香飘然洒落,使人心旷神怡,这时,我突然记起某年发行的一枚侗寨风雨桥的邮票,图案上的风雨桥就是我们此番侗乡之行经过的第一座有鼓楼的侗寨——黎平高近。

  从贵阳到黎平,车程468公里,因一路拍摄,到榕江时已是日暮时分,同车影友说,榕江三宝侗寨新建了一座高23层的鼓楼,据说是到目前为止所有侗寨鼓楼中最高的一座。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趁天色尚未黑下来,我们何不去看一下?大家应允,于是背上相机,直奔三宝侗寨,拍了几张,天已黑,便在榕江住了下来。     翌日,乘车往黎平方向去。进入黎平县境,一条路都在修路,据说这是贵州省2002年5000公里公路改造的其中一段,几十年狭窄的沙石路面,终于有望成为柏油路面,我身为黎平人,心里十分欣慰。从榕江到黎平高近侗寨,只50多公里路程,我们的车却走了近两个半小时,到得高近,已是上午11点钟。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远处,山色空蒙如黛,侗寨里,炊烟袅袅,鼓楼静静地耸立寨中,花桥横卧溪上,在细雨中弥漫着一种纯朴、祥和的乡土气息。    高近鼓楼和寨脚的花桥,建造于清乾隆年间,虽然经过多次修缮,然木柱和穿枋历经风雨冲刷,变成了斑斑剥剥的灰褐色,有些地方还长出了苔藓,渗透出沉沉的历史感和淡淡的怀旧情绪。接着到寨脚拍摄那座上了邮票的花桥。花桥不长,约25米,远处看貌不惊人。在侗寨里,像这样的花桥举目皆是,为何却偏偏选中它上邮票呢?到了近前,我才发现,这座花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通往黎平的古驿道。桥柱脚的石柱础特别讲究,雕刻有龙、青蛙,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这是所有侗寨花桥中绝无仅有的。花桥柱下承托柱脚的石墩叫柱础。其名最早见于《墨子》:“山云蒸,柱础润”。宋时有五六种叫法,清朝时称柱顶石。柱础之源可达新石器时代,至汉形成一定规范。历朝历代,不同地区和流派均有变化与不同。六朝以降,其制作愈加奢华、精美,造型丰富多彩,趣味生动,蔚为大观。故柱础是我们了解、欣赏古建筑以及断代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到明、清时期,民间所制柱础越趋繁杂,而官式建筑却还于简单,故宫便是典型之例。    一块好的柱础,其价值是十分昂贵的。据清初《板桥杂记》:明开国元勋徐达后人中山公子徐青君,于清兵攻占南京后一贫如洗,“乃至为人代杖”及变卖仅存之私宅中的花石和“货柱础以自活”。其柱础的精绝和价值可见一斑。    拍完花桥,复回寨中拍摄侗戏楼。凡侗寨均有侗戏楼,高近侗戏楼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初四这天。高近侗寨正好演侗戏,让我们无意中饱了一回眼福。

  侗戏楼建在鼓楼东侧,占地约1.5亩,戏楼和看戏楼呈倒“凹”字型,上方为戏台,两边为厢房,厢房没有隔板,与戏楼相通。戏台前方是一块用鹅卵石铺成的平地。石缝中,稀稀疏疏长了一些杂草,一任孩童玩耍踩踏,却仍然茁壮,充满勃勃生机。    拍摄完高近侗寨、鼓楼、花桥、侗戏楼,已是下午1点,我们每人都已是饥肠辘辘,找到村长问,谁家可以吃中午饭,村长把我们带到街边的一家,主人叫杨应麒。说来也真巧,杨应麒是侗族建筑工艺师,榕江三宝侗寨鼓楼就是他设计建造的。全国只评了四个民族建筑工艺师,他是其中之一。    可口的饭菜一会就上来了,我们饱餐了一顿,正要付钱,主人说什么也不肯收,只得作罢。    侗寨是美丽的,民风、民情也像侗寨一样美丽…… 

  隔日,继续乘车前往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坐落在肇兴往地坪路上的半山腰上,现为挪威王国援建的贵州四个生态博物馆之一——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堂安约百十户人家,顺着山势层层递上,寨子上边是层层梯田,梯田上边是直插云天的森林,寨子下边、左右也是层层梯田,整个寨子被层层梯田包围着,一色的干栏式建筑,矮的两层,高的达四层,全木结构。据说,这种干栏式民居建筑是从过去的屋棚发展演变而来的。

    “层巢而居,依树积木,以居其上”,这是南方民族,尤其是西南山地民族早期居住的普遍特点,是现在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雏形。整个百越民族可以说大多采用这种干栏式的构建格局,这是由南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决定的。一方面,南方多山地,虽然也有坝子,要么被汉人、被统治者占据,要么要作为耕作的田土,因而依山建造这种干栏式吊脚楼,这是充分利用地势而选择的一种最佳的建筑模式;另一方面,南方潮湿多雨,瘴气弥漫,多猛兽蛇蝎,层巢而居,可以相对避开这些对生存不利或危险的因素,这也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必须结果。

 


 


 14/15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欧阳昌佩 文章来源: 本站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09-06-24 13:08:29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