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场”时“鼓葬师”神色庄重肃穆地引导人们进入斗牛场
以使其在阴间里又才得到这些特长和爱好,同时也表示子孙们决心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这些优良美德,并对祖先及其养育之恩的无限怀念。“洗场”一般时至下午全部结束。其次,人们要准备好一切东西,清理椎牛场,安制椎架。而椎牛场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固用场地。椎架的材料也是很讲究的,其只许采用苗族的图藤树种即枫木和麻栎树。所以椎牛祭祖要等到以上的事情办好以后,才可在当晚的凌晨两三点钟打着火把连夜进行。临近椎牛时,再作两次內容稍有不同的“到你”仪式和一种苗语叫“西晒” 的仪式。“西晒”仪式其意思和作用主要是说把“鼓葬牛”身上不被人们发现且不好的毛旋赶掉,同时还象征性的把“鼓葬牛”赶到传说中“生牛产鼓”的“牛崖鼓洞”中去,并要它永不回头(按“鼓葬节”的古理来说,如果“鼓葬牛”又回头转来,那么就意味着“鼓葬节”将重新要过。这很麻烦)。据说,这个“生牛产鼓”的“牛崖鼓洞”在遥远的东方。这是苗族的迁徙史在民俗活动中的折射和反映。所以可以断想,本地的苗族在远古时期是来自遥远的东方。椎牛结束,“鼓葬头”牛仍留在架上,并双脚紧抱椎架,名叫“抱架”,需待天明作了仪式后方能取下。
“吃鼓葬”第二天:盛款宾客。这天清晨,寨人会集椎牛场坪中,砍下牛头排于路中,使牛头面朝东方,然后“鼓葬师”就手执竹鞭向其抽打,以示驱赶,赶向那遥远的东方。使其回到传说中“生牛产鼓”的“牛崖鼓洞”中去。仪式中还穿插有人群扮装敌我双方进行争夺烧好了的牛肉串的有趣场面(这种仪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打仗观念和军事演习在民俗活动中的强化)。这种仪式苗语叫“诱秀”。仪式结束,把牛头垒于椎架中,然后众人各自回家寻尽一切佐料配制牛肉盛请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