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老规矩:人们举着龙去拜庙、拜井,到街上各家和周围几个村子里扫宅。
拜庙:庙是龙神安座之所,在人们心目中龙是神圣。而龙却是被庙中诸神管着的“小神”。 “小神”要在此地鸣锣献技,是需要敬告诸神的。
拜井:水井是龙的诞生之地出入之穴,一旦能成真龙天子,还得借井水之势兴风作浪才能飞升天堂。
扫宅:就是为出了份子钱的人家和村子驱赶各种斜神歪鬼蛇虫,旺其正气驱灾逐霉防火保一方平安。
一台龙灯锣分为闹堂调,过街调,耍龙调三大类。
“龙”没出行先闹堂,“闹堂调”锣鼓有召集、通知、玩手艺、抖威风等各种味道在里面。有话说:龙未出行先闹堂,锣鼓一响告四方,请得龙神到人间,威风八面驻本堂。
“龙”游移街上,听见有鞭炮炸响,看见人家门前设有香案,摆放着果酒供品,那么这户人家要“接龙”喽。这时“过街调”先停,龙头老爷上门说四言八句,祝福贺喜接龙人家。
等“龙”入户绕堂出来,或在堂屋里面放炮火接龙之时,“耍龙调”响起:“钹击龙头锣催尾、鼓棒锤在龙头水;锣鼓声随龙身转,天人合一壮龙威!”
随着锣鼓的煽情、嘘花的燃放和鞭炮的轰鸣,舞龙者们在硝烟中尽显豪气。
“龙是神物,它只出现在吉时吉地!”老传人说。
施秉玩“亮龙”延续了古往今来的传统:农历正月初九“出龙”,经历“开光”、扫庙、扫井后开始为期七天的玩龙——每天晚上夜幕降临后,各条街的“龙”陆续起身环城展示一圈后,就到接龙人家“驱邪”祈福。
施秉的“亮龙”出行并不“孤单”,陪同“闹春”的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车、广为流传的“故事”、引人瞩目的花担、原生态的秧歌、“漂”街过巷的旱船和那些令人捧腹的丑角等——这是本地传统的春节大戏。
农历正月十五是人们过“小年”的日子,却是“亮龙”的“升日”:临近24点,各条街的“亮龙”都要来到县城中间的舞阳河河床上,祭祀“化龙”——将“亮龙”点火烧掉,使之“升天”,来年的正月初九才能获得“重生”。
给人们带来一周“年味”的“亮龙”就这样走了,不免使人有些许失落,但是,没有涅槃哪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