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各户的“小桥”,由三或五块木板拼合而成镶嵌在路人行走的路上。
路边祭“小桥”的人家
桥的图腾崇拜是苗族求子的质朴心愿
一些结婚多年未能生育的夫妇认为,自己没有生儿育女的原因,可能是对社会所做的功德不够而造成。为了早日实现为父作母的愿望,他们就择吉日,于人流经过频繁的沟壑或坎坷难行的路段架桥,供人们行走,每年浪桥日虔诚祭祀,并以行善积德来感化“神灵”,保佑夫妇早生贵子。
传说架桥立板凳是给来投胎的魂灵以方便,板凳是供给投胎的魂体休息,桥是供给投胎的魂体行走,如果其走累了没有板凳坐,遇河沟没有桥过,“魂”过不来,就生不了小孩。
在巫沙,浪桥更多的是为了“求儿子”,如果一户人家的孩子都是女儿,那家里就会祈求桥神为自己家送来一个大胖小子。这是苗族常年战争迁徙形成的质朴心愿,为了家族延续及日后养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亲子崇拜”。
事实上,远古时期,春二月是氏族内部或相邻氏族间的春季狂欢节,其间曾经盛行的群交、杂交、纵欲行为,多同氏族统治者重视人丁兴旺,壮大氏族集团实力的愿望相关联。俗话说“龙不抬头不下雨“,从下雨联想到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孕育的必要条件,因而二月二便成为了祈子的日子,从祈子行为也可看出远古狂欢节的变型样式延续下来的痕迹。
在苗族的“亲子崇拜”上,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虽然有着浓厚的神秘巫文化色彩,但从修桥角度上,却是一对夫妇或一个家庭对村寨贡献的善举,值得倡导。人们这种长传不衰的路桥崇拜和自然崇拜,充分折射出苗族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朴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