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洞的苗名叫掌响(zangx xangx),即赶集的地方,位于贵州台江县北部,坐落在苗岭山脉余麓,地处长江流域清水江畔,距离县城38公里,距离凯里市48公里,与黄平、镇远、施秉、剑河四县毗邻,辖21个行政村居,96个村民小组,苗族人口比例为98%,是典型的苗族聚集区,是台江县重要的古集镇。
素有“歌舞海洋”、“银饰之都”和“艺术之乡”称誉的施洞,以其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多姿的传统工艺品蜚声海内外。1994年贵州省文化厅将其命名为“刺绣银饰剪纸艺术之乡”。
施洞原名施洞口,全镇占地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15172人,其中苗族14965人,占总人口的98%,是黔东南州苗族人口高度集居之镇。施洞交通十分便利,地处台镇公路中段,南接台江,北达镇远。沿清水江上60公里可至凯里,下50公里可抵剑河。解放前,施洞口是清水江联湘黔航线的重要口岸,日通货、客船500余只,是过往船商选择的憩息之地。
施洞历来是一个军事要地,也是人杰地灵之乡。咸同年间,张秀眉为首的苗族起义军以施洞为据点,多次有力地阻击清军的进犯;清军攻取施洞后据此为营,清将苏元春在施洞修建公馆,长期居留;清末民族学家徐家斡长期翱游中华大地,最后择居在施洞,长达十多年,写出了著名的《苗疆闻见录》。施洞是张秀眉起义军高级将领九大白的故乡,贵州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张伯修,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张卓,苗族歌唱家阿泡、阿略都出生在施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