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手记”
这是一首淡淡的歌曲,不绚丽,不夺目;
它不会让你一耳惊艳,震撼心灵,但慢慢的你会从中感受另一种幽淡的生活气息;
它适合当你独处的时候……静静地……带上耳机聆听。
几年前,吴虹飞带着七位唱“侗族大歌”的侗族姑娘,走南闯北,从贵州到北京,又从北京到广州。一路上,八个姑娘匆忙而辛苦,却赚不到什么钱,各路朋友给些资助解决点旅途开支。
她们到了广州,我专门去听了,买了她们一些手工艺品,也和几个侗族姑娘聊过。很好,平平实实的,没有不着边际的伟大理想。她们出来,只是因为农闲,到处走走,让更多的人听一下她们的歌唱,仅此而已。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侗人吴虹飞的努力所致。我被她们身体力行传播独特文化的精神所感动,当时就想,如有恰当机会,一定要尝试寻找和她们的歌声合作的机会。
侗族大歌是很有名的一种民间合唱,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出生的时候这些歌已经有了,孔圣人到15个地方搜集了305首民歌组成了《诗经》,却因当时侗族人聚居的贵州等地未纳入周朝的统治而没有被孔老师发现。却正因为两千多年来没有遭受文明的过多侵蚀而得到了和《诗经》内作品截然不同的命运——《诗经》内的民歌仅剩下了供后人阅读的文字,而侗族大歌却完整保留了它独特而美丽的音乐形态。
它还有个法语名字Kam Grand Choirs, Grand Choeur des Kam 这法文什么意思我看不懂,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侗族大歌已经出现在法国的国家艺术节上,而且被联合国收订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非常喜欢这些平实、温和,带着淡淡山田气息的与世无争的歌曲。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均与其它民歌有着明显区别,它往往由一人领唱,众人相和,更重要的是,它是多声部的复调歌曲,这么复杂的“现代”音乐技术在全人类的民间音乐中皆罕见,而它那美妙和谐的二度和声甚至能让西方古典音乐专家们傻眼。
前年我有幸在贵州电台的组织下与老搭档李广平、杰出的音乐家陈辉权、梁天山以及游威先生等一行赴贵州采风,我们深入到侗族大歌的发源地——贵州从江县高增乡下辖的小黄村。在这个山地小村里直接观看了最原始地道的侗族大歌。当再次见到曾经在广州相遇的歌手阿梦(音译),我兴奋不已。当时他们为我们表演了十几首歌,阿梦也和我聊了很长时间,我对阿梦说,我想在新写的歌曲中插入她们的演唱,让她们祖先的智慧引领我今天的音乐;如果有机会,我还会为他们原始的演唱制作一张好的唱片。
回来后,我反复聆听她们的演唱,最终在她们演唱的一首叫《蝉》的歌曲中得到了一些初始的启发。我决定直接引用一些她们的演唱,写一首平静的、温和的、关于回家的歌曲。我把想法告诉了搭档李广平兄弟,他很快就给了我歌词,一首也是淡淡的、平和的、关于回家的歌词。我熟识李广平,深知他的笔法,因此当我看着这完全有别他以往作品的、平实的、有着民歌般简练的作品很是喜欢——“听过千首歌才知道,最美是屋檐下听你唱歌;走过万里路才明白,最美的风景是生我的地方”如此浅出的顿悟,需要多少经历与修炼才能获得的智慧啊。
这是一首淡淡的歌曲,不绚丽,不夺目,适合当你独处的时候静静地带上耳机聆听。
能完成这首歌曲,我和广平都首先感谢飘泊京城的侗族歌手吴虹飞小姐,是她带领侗族姐妹们身体力行的传播感染了我们;贵州电台的王璐小姐,她智慧的安排给予我们最好的机会;黔东南凯里广播电台主持人雅楠小姐,没有她的协助,我无力完成这首歌曲的制作;当然还有在背后默默全程资助我们却不求回报的贵州“国酒香”品牌。
PS:如果你听完这首歌,觉得还不算难听,那我就俗气地请你广为转发。我们做出这首歌,不容易,但我们不打算卖钱,或一些什么回报。只想多一点人知道贵州有个民族叫侗族,那里有一群美丽的女子,她们每天都唱着自己的歌谣——谨以此心,感恩帮助我的吴虹飞小姐,贵州电台王璐、贵州中烟“国酒香”品牌,还有黔东南凯里广播电台主持人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