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雅灰乡,有一个偏远而淳朴的送陇苗寨,寨子里藏着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百鸟衣”。
百鸟衣,是失落的历史,也是爱情机密。对于苗族人,百鸟衣不仅是重要的礼服,也是一种图腾象征,千百年来,一代代绣娘绣出的,是一部生动而恢弘的民族史诗。
百鸟衣是苗族一个支系的服饰,来源于苗族人对鸟的崇拜。苗族祖先在迁徙过程中以及定居下来后,会到山中猎取各种鸟,感谢鸟给他们带来食物,对鸟的崇拜由此而生。不仅把鸟变成图案绣在衣服上,还会把各种羽毛装饰在衣服的下摆。他们用百鸟衣把自己装扮成鸟的样式,以表达对祖先的追念。
丹寨县境内的苗族支系自称“嘎闹”,即鸟的部族之意。据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文志》记载,居住在现今黔东南一带的“东谢蛮”首领谢元琛率领了一个庞大的歌舞团去朝见唐太宗,唐太宗命大画家阎立德用画笔把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记录下来,该书中被称为“卉服鸟章”的正是这种美丽而神秘的百鸟衣。
从丹寨县城往东,汽车一会儿从山腰盘到山顶,一会儿又从云端直下到谷底,行驶70公里的山路,途经排调、雅灰乡。从县城到雅灰乡为柏油路,路况良好,从雅灰乡到送陇为泥路,有3公里。沿途,黔中大地原生态的景致、淳朴的民风一定会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您。颠颠簸簸近3个小时,才到达了送陇苗寨。走进送陇,一条新开的通村公路蜿蜒地通往山外。那险峻的山势,幽深的山谷,不难想象,这个美丽而又古老的村庄,曾经交通是多么的闭塞。雅灰因山高路远,在丹寨县素有“丹寨西藏”之称。从丹寨县城到雅灰乡,一天只有两班乡村巴士。
送陇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东南部,雅灰乡西南部,东与苗族“锦鸡舞之乡”麻鸟村相接,西与苗族“跺月亮”之乡盖赖村相邻。地处丹寨县、雷山县、榕江县和三都县四县交界,同时也属于雷公山和月亮山的交汇处。距县城69公里,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辖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86户1225人,全是苗族。
送陇,是个美丽而幽静的苗寨,环抱于群山翠竹之中,空气温润,气候宜人。其历史年代久远,文化积淀深厚。村内百鸟衣、古瓢琴舞、芦笙舞独具民族特色,并有古树参天、青云翠竹的衬映,使得山村更加充满古老艺术和完美。
进到村口,只见村民们身穿五彩斑斓的百鸟衣,把小小的山寨装扮得如过节般喜庆,他们翩翩起舞,用最隆重的古瓢琴、给哈舞、拦路酒,表示对客人的欢迎。让我们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浓郁古风、热情好客,也第一次近距离体验了苗族百鸟衣的风情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送陇百鸟衣,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刺绣而成,其制作方法和工序多而复杂,工艺传承年代久远,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已被中国服装博物馆收为“镇馆之宝”。百鸟衣,苗语发音( od bod),又称(od yel),其意为苗族的“鼓藏服”,作为宗教仪式的法器和苗族生活的历史记录传承下来,都是在盛大节日才穿,与友同欢,与祖共舞。百鸟衣整件衣服用丝线绣着五颜六色各种造型鸟图案组成,衣脚排列一束束鸟的羽毛。百鸟衣艺术主要是表现在衣饰上的鸟纹、鸟形。他们以大块的平绣或丝片贴花而成的鸟纹、形象各异的花鸟鱼兽古朴传神。百鸟衣艺术表现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透过一系列图式和色谱来描绘他们的多彩生活及审美情感,基于苗族世界万命同源、平等的理念,构筑苗族社会形态、色彩与生存背景的和谐之美。
对那些酷爱收藏或者倒腾民族工艺品的人来说,送陇村是一块宝地。因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送陇村的百鸟衣就引起国外收藏家的注意,寨子里有五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百鸟衣都被外国人收购了。
现在,送陇村的女人们几乎都在制作百鸟衣卖,一件制作好的百鸟衣售价至少一万元左右,甚至有的达到了七八万元。
仔细观赏,百鸟衣的衣料十分特殊,是自纺自染自织的土布,对襟、无领、无扣、长袖,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边是花衣,下边是连缀在衣摆上的花带羽毛裙。宽大的长袍上绣满了造型各异的鸟、鸟头龙以及铜鼓、蛙、鱼、蜈蚣等图腾符号,百鸟衣的裙子由16至18根彩条组成,每根彩条上绣满花鸟等图案,彩条下顶端缀满了羽毛绒球,但现在已经改用家禽羽毛。内贴身着刺绣或是蜡染胸兜,下穿青布百褶裙,雅灰式裙前围一菱形刺绣裙帕,套蜡染脚套并束编织带。戴在头上的山字形银角插银梳、银花、银钩,银冠上也装饰着鸟羽。整件百鸟衣五彩斑斓,大大小小的鸟可以达到上百只,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