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鸟衣和古瓢琴为基础的原始相亲活动,随着村里公路的修通而土崩瓦解。自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有旅行者来到送陇苗寨,鲜活的百鸟衣便渐渐变成了私人藏家橱窗中冰冷的藏品。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如毛细血管一般的乡村公路,为苗寨送来了一波又一波收购百鸟衣的商家,与此同时,也送走了寨里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到后来,连许多会做百鸟衣的绣女也离开了闭塞的苗寨,百鸟衣便卖一件少一件,最终被炒成了天价。
这些让我想起自己去年9月份刚到台江挂职期间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在一苗族藏家朋友处发现和亲眼目睹了一件贵州月亮山地区苗族的祭祀服——老“百鸟衣”,并且是保存得很完好的老百鸟衣,这件老苗衣又被一位外国友人所收购,我还算有幸提前拍摄下来,实在是深感遗憾和痛心!藏家迫于经济压力,要将这件老苗衣转让给海外藏家,经济的窘境也只能让我们叹息和惋惜了!
贵州民族服饰和民族绣品已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已大量流失国外,被大批有意识的国外文化人士收购收藏。目前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老苗衣、绣品已极为罕见和难觅,实是一件可悲和值得重视的事情!
据了解,贵州月亮山地区的祭祀服“百鸟衣”是一套极具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民族服饰。至今月亮山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百鸟衣”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不采取措施,这套祭祀服也一样会流失出去,将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文物的一大损失。
贵州月亮山地区的祭祀服“百鸟衣”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刺绣而成。老“白鸟衣”都是在蚕丝布上用丝线绣各种花、鸟、虫、鱼、蝴蝶、太阳等自然符号的苗族传统图案。与现在的为经济利益驱使的制作“新白鸟衣”用苗族土布和红、黄、绿、蓝等颜色的锦缎丝绸在上面进行拼合完全不同!裙摆由若干块鸟、鱼、龙刺绣品组成,最下面一圈是一排美丽的百鸟羽毛。百鸟衣色彩艳丽,图案古朴奇特,反映了苗族人民精巧的刺绣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百鸟衣被苗族人称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
该服饰保留了春秋时期将上衣与下裳连为一体的“深衣”造型样式,为都柳江流域月亮山地区苗族“吃牯脏”活动时穿戴的专用服饰。
这“百鸟衣”与黎族的“龙被”,一样具有神秘的祭祀色彩。贵州与海南,远隔千里,服饰上却有相似性,恰恰说明了文化跨越山水的传承与融合。
因百鸟衣制作工艺复杂、费工费时,从事这项工艺的人极少,这项非遗技艺也面临逐步失传的危机,真正的老“白鸟衣”更是难觅!这件老“白鸟衣”流失海外,也唯有叹息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