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溪式苗族服饰主要分布在凯里舟溪镇及鸭塘街道、万潮镇、三棵树镇部分苗族村寨,以及丹寨、麻江等地,以凯里舟溪为代表。舟溪苗族服饰,以苗族妇女中短裙和独特的头饰而区别于凯里境内的其它苗族服饰,因其裙短,又有“短裙苗”之称。
舟溪式苗族服饰其特征是妇女在头顶绾云髻,额前压发成半月形角棱状发檐。发髻右侧插银簪,髻后插木梳。穿盛装时插银梳。额发用银带压饰,银带两端束于脑后,并栓银饰飘带,髻顶插银角。颈戴项圈3至7个。上装为青色土布款半袖对襟衣,两襟钉有3至5颗布扣、铜扣于胸。穿着时衣袖翻卷,戴袖筒。
盛装多以紫缎为料,衣袖用彩色自染丝片贴花及马尾绣装饰,有背、衣肩钉银圆泡及银片装饰,戴银抹额、银头花、银梳、银项圈、银腰带等。腰束织锦腰带。夏装穿短裙,盛装则多条裙叠穿,裙外系前后围巾,前围巾绣满各种花纹。穿布脚筒或绑腿,脚着剌绣花鞋。盛装银饰还有手镯、压领等。
舟溪妇女的头发没有已婚和未婚的区别,都是挽着同样椎髻在头顶上的发型。女孩子从五、六岁开始蓄发,到十五岁左右就开始将长发挽髻,头戴无顶两边绣花的通天帽,顶挽发髻,插牛角梳。
到十六七岁头发稍长,就全部挽髻,基本上不带帽了,一般在十八岁成年时候就开始梳像荷叶边一样的发型“laob bianx hiangd”(苗语),不但仍然挽同样的发髻,还要接上假发,抹上茶油,以使发髻增大和保持头发光亮,在额前把头发向前压成一片荷叶状。穿盛装时的头饰打扮更是复杂,必须有旁人帮助才能完成,少女式的发型,要梳发,在髻上插着两根刺猬的硬刺,以固定后面挽银绳的位置,绑彩绳、插银扇、戴银梳、戴通天帽,插牛角。银绳挽的好不好,是关乎能不能戴稳银扇的重要环节,通常是需要一位熟练的妇女帮忙,也会经常有挽了又拆,拆了又挽的现象。
再说舟溪式苗族服饰的苗族织锦,有三种,一是锦带,又叫花带;一种是织锦束腰,以棉线丝线为原材料,图案是长条方块,色彩以红、蓝、紫、黄搭配;另一种是素色蚕丝织锦,用于制作背带芯。舟溪一带的素色蚕丝织锦堪称一绝,这种用通经通纬、露纬起花法织出的苗锦,达到每平方厘米60根经,90根纬的高经密度。图案以几何纹为主,色彩淡雅,纹样清晰,古色古香,是苗锦中的极品。
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用血汗纺织而成的,从中可看到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并集中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因此,舟溪苗族服饰不只是苗族先民用于裹体遮羞、防寒御暑的简单装束,它已物化为苗族文化传承、历史追忆、情感倾诉、民俗与风情和民族审美的载体,从而表现出苗族服饰丰富而神奇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