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蜡染神奇的图案,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丹寨古老的腊染图案
当地的民间传统和史书上的记载印证了蜡染工艺在丹寨地区源远流长,是苗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丹寨苗族蜡染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约在1900年以前,风格古拙而神秘,特征为点蜡的手法应用较多,几何纹样占的比例较大,图案受铜鼓的影响大,有的直接来源于铜鼓,动植物被高度程式化,几何化。
制作蜡染用的工具——画刀
中期约在1900年-1950年间,风格纤巧而精致,其特征为:主要用流畅的线条构成画面,块面和点应用减少,脱胎于铜鼓的原形图案内部开始产生变异,动植物纹样占的比例增加,且注重特征的描绘。
中期的蜡染图案:风格纤巧而精致,其特征为:主要用流畅的线条构成画面,块面和点应用减少,脱胎于铜鼓的原形图案内部开始产生变异,动植物纹样占的比例增加,且注重特征的描绘。
晚期约在1950年以后,风格世俗而繁复,其特征为:画风自由而多变,传统图案越来越少,动植物纹样日趋汉化,孔雀、牡丹、凤凰、葡萄、金鱼等外来纹样及汉字。蜡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用蜡为防染材料,用蜡刀蘸融化的蜡在布面上绘制图案,蓝靛浸染后蒸煮去蜡,布面就呈现蓝白相间的图案。与扎染、夹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工艺,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贵州的苗族最为有名。
以铜刀作笔,以蜂蜡为墨,图案了然于心,在素色的手织布上信手拈来。或花鸟鱼虫,或龙凤水波,看似随意但却口手相传,不同的民族分支有着各自的纹样特色,这就是我到贵州丹寨见到的苗族蜡染。如今边地民族正在经历的变化,和身居都市中的人们一样巨大,生活方式、居住模式、思维理念等等无一不经受着各种冲击,但那些民族特有的手工艺,仍然保留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对自然朴素的眷恋。
丹寨苗族蜡染绘画工艺有“点蜡”和“画蜡”两种,点蜡是以圆点排列为虚线,再由虚线构成图案;画蜡则以线条和块面构成图案。从实物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样”和“自然纹样”两大类。几何纹比较抽象概括,最具代表性的有“涡妥”纹,是一种旋线纹,据说是祖宗传下来的,固定在女性盛装上的肩背、衣袖处,不能更改;旋线纹是由鸟纹演变成的,早定型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几何纹样较为抽象,概括多为传统图案;而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自然纹样,自然纹样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作图案的素材,随心所欲地创作,活泼流畅,造型生动,富于夸张。特别是鸟的变化最为丰富,想象力异常大胆,简练传神,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苗族蜡染制作流程——织布
制作蜡染用的工具——牛下颌骨
制作蜡染用的原料——蜂蜡
丹寨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本身的需要而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主要制作都是日常生活用品,贯穿于她们的生活当中,主要有女装、床单、背面、包袱布、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