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遗迹触摸历史,摸到的不过是大象的一把毛而已。
而有些阶段的历史,在硝烟弥漫中了无踪迹。
1643年,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炮火中产生的南明小朝廷在哪里覆灭、其末代皇帝朱由榔葬身何处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历史悬谜......
前不久,传出贵州施秉县牛大肠镇的程明富、阮春明等人破解了这个历史之谜的消息。
于是,专程上古佛山实地考察,一探就里。
据程明富介绍: 2000年初春的一天,当地村民曾书臣来到施秉县牛大肠镇红山集市程明富的诊所,
问道: “井字中间着一点读什么音,字意是什么?”
程明富当即问他在何处看到了这个字,是不是在古寺庙、古墓碑或者古塔铭之类的地方。
曾书臣回答这字出现在了古佛山上一座古塔的石碑上,这塔有1丈多宽,2丈多高,共七八层......
程明富觉得不可能有七八层。
大凡七级佛塔,有两种:
一种是塔内藏有佛经典籍或者佛祖舍利;
另一种是塔主人是高僧大德和尚。程明富估计古佛山不会有佛祖舍利或者法门宗师等高僧,故让曾书臣再去看看。
当年的农历六月廿九,是古佛山赶庙会的日子。
曾书臣赶庙会回来后找到程明富说塔有七层,下有地下室,有一间房子那么大。
程明富惊奇不已,断定古佛山绝非寻常之处,决定亲自去看看。
不久,程明富、曾书臣等五人,来到了古佛山。
他们看到了五尊保存完好的佛塔,其中一尊,竟然是程明富想像不到的七级浮屠,从塔铭碑来看,它的主人是开山传律二代省持和尚。
程明富走遍了古佛山,所见所闻更是让他惊叹不已,巍巍古佛山还有古墓碑、古寺院遗址、古城门、古战道、古驿道,具有军事功能的“古长城”等等......
此外,建筑物遗址还显示,中轴线上曾建有三座殿堂和两个方院,左右各建左右两个厢楼,组成了六个小方院……
年过六旬的程明富当过教师和医生,虽长期生活在农村,但对医学、宗教、易经、阴阳地理、建筑等都有所研究,看到古佛山上的遗产,他心如明镜。
程明富和三位退休教师魏嗣恒、阮春明、周锡祚为揭开这个谜底,从此一头扎进古佛山的研究之中......
他们首先发现两块保存完好的塔碑:
“开山传律省持和尚轿塔铭”和“能戒师塔铭”。
“省持和尚轿塔铭”让程明富等人吃惊不小而又疑惑不已......
碑文记述:
“夫和尚黄州龙氏旺族也,家园颇足,年方二八,识世路入荆榛,知和浩海之危险,弃俗投师更讳上宽下学焉而号省持也,始淤唐山据考在古佛山老庙对面古称‘经堂’的地方 结茅而屋……”
从这段话中,程明富等人考证出很多问题......
“黄州”,《易经》中按五行、五州、五色、五帝,天下分属五方的记述中称:
“中央戊己土,土色黄,黄州皇帝”。此外,“黄”字在我国古代,与皇帝、皇家、皇宫建筑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程明富推断黄州即为皇帝之意或者与此密切相关。
“龙氏”,程明富说: 这样的称谓绝非姓龙之人,因为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普通人不能以“姓氏”代称“姓名”,故此说“龙氏”为“皇帝”,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的。
而“旺族”的称谓,程明富更觉得与古代的皇帝有关。
古代士大夫之家称“大族”;
普通百姓之家称“小家小户”,只有皇帝的家族才被称之为“旺族”。
七级佛塔之下有座地下宫。
从狭小的门洞下去,看见地下宫呈正方形,长宽各有1.1丈,高0.72丈,顶部用青条石拱券而成,四壁用青石料堆砌。
地宫中央置有石轿子一乘,但已被人打垮散乱在宫中。
据说地下宫还没有被破坏的时候,有两个石将军称“石翁仲” 把守宫门,石轿子由四个人估计是“木象生” 抬着。
由于遭到破坏的缘故,程明富等人没有找到抬轿子把门的石将军和其他的殉葬品。
程明富认为: 地下宫分明是一座古墓,而且埋葬在这里的,绝不会是和尚,也不是普通人。
像这种乘坐轿子,一副“天子出游”的架势应只有帝王。
程明富根据掌握的资料,考察历代王朝皇室特别是明朝的殉葬制度,发现上述的葬礼类似于帝王的规格,而且与明朝神宗皇帝的葬礼如出一辙:都有“木象生”殉葬......
史料载: 明代在万历皇帝之后改活人殉葬为“石翁仲”、“木象生”等物殉葬,程明富等人在地下宫的发现,对此也有所印证。
根据以上的考证,程明富等人认为古佛山文化群与明王朝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并不能说明就是永历帝陵。
而《余庆县志》似乎解下了这些谜团。
据程明富介绍: 他们在《余庆县志》找到了如下记载:
1971年,离古佛山不远的余庆县花山乡滨江村沙坝村民组石渊密等人在乌江南岸石家洞发现了一枚“南明总兵关防印”;
1986年3月14日,余庆县大龙乡农民王大怀发现一批窖藏古钱币,共4.5万余枚,其中不少是南明“永历通宝”。
两件文物的发现地距古佛山40公里左右,乌江是当时古佛山及周边区域重要的运输线路,也是联系中原的重要通道,所以,乌江流域与古佛山两地的关系密切,南明入黔后,曾经在乌江流域组织过 布防。
程明富等人据此认为省持和尚就是南明小朝廷永历皇帝朱由榔,古佛山七级佛塔就是永历皇帝陵。
永历皇帝终于何处?
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逼近京城,崇祯皇帝下令桂王朱由榔带着内阁大臣张真等1千多人,从北京出走南下,到安徽老家祭祖陵后,到南京称帝,国号永历,辗转多处,来到贵州,经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在位十七年,始称南明。
上述史实有明确记载,十分明了,但南明覆亡于哪里、永历皇帝死在何处则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历史悬案。
《贵州史》云:
“十三年永历奔缅甸”,但以后下落未作说明。
故宫的一份史料称:
“永历帝在从贵州去云南的途中,在黑羊菁(今贵阳)河边遭清人杀害,那条河,自此称为‘南明河’。”
《中国姓氏通书吴姓》记载:
“吴三桂出征缅甸,俘获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旋即将其绞死。”
而黔南州政协刘泽渊先生则于2005年《文史天地》上发表了“都匀永历帝陵”之说。
程明富认为: “都匀永历皇帝陵”之说,由于没有出土重要的文物予以证实,可信度几乎为零。
永历帝被吴三桂等清人杀害一说也站不住脚。
首先,从常理上推想,永历皇帝是亡国之君,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样一杀了之或者随随便便就可宰杀。
更何况在我国古代社会,杀人、尤其是斩杀乱臣贼子或者亡国之君都须得验明正身。
其次,就算是吴三桂早有谋反之心,先斩后奏,但绞死永历皇帝的时间与南明灭亡的时间不吻合。
吴三桂绞死永历帝是清朝顺治皇帝十八年(1661年),而南明则亡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两者相差一年的时间。
这就说明: 在永历帝死去后一年的时间里,南明朝廷还是继续存在的,这显然也不合常理。
再次,清朝政府对待明朝的亡国之君采取的是″凡事宽厚,仁厚矜恤之怀″的政策,不滥杀无辜。
清朝顺治初年,朝庭对崇祯皇帝再度举行葬礼,赐银三千两,改葬思陵。
《清朝通典》载:
“康熙十八年四月,清圣祖南巡至江宁,亲自前往朱元璋孝陵奠酒。”
事毕,对从行的大学士说:
“朕意欲访查明代后裔,授以职衔……”
回京后还拟出谕旨。
但该谕旨后放置未颁发,雍正元年九月被发现后遂下令颁布,封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后裔朱之琏为一等侯,世袭,列五等班……
此外,如果南明覆灭地在云南至缅甸,那就有两个明显的问题无法解释,首先是“南明总兵印”、“永历通宝”等文物在古佛山出土的问题。
其次是,南明士大夫许多隐居在古佛山周边的问题。
据《余庆县志·人物》记载: 南明遗臣钱邦岂隐居在遵义的松烟莆村,在古佛山西百里,南明灭亡后多年,一直使用永历纪年;邹宗孟隐居遵义,吕大器隐居黔中;
李之华隐居湄潭;
郑逢原隐居余庆、玉屏……
这些,给永历皇帝隐身古佛山留下了无限猜想......
省持和尚是否永历皇帝朱由榔,古佛山七级佛塔是否永历皇帝陵目前实难定论。
但不管怎样,有着11座佛塔与和尚墓群及古庙遗址的古佛山,其文化遗产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应该成为考古专家、历史学家及游人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