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山县的“形象工程”,耗资22亿打造的毋敛古镇,为何冷门呢?
近年来,随着古镇古村的相继走红,古色古香的旅游景点儿反而大受欢迎。
随后就出现了大量的人造假古镇。然而,不是所有的假古镇都能一炮而红,也有一些参差不齐的古镇,耗巨资修建,最后却落得一个无人问津的悲惨结局。
假古镇中最成功的典范就是北京的古北水镇。
不仅成为了北京的又一旅游名片,还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镇都像古北水镇一样,成为了举世名作。
还又很多的古镇,尽管好句子修建,但经营不善,高开低走,成为迅速没落的牺牲品。
人皆均知,贵州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这里不仅有爽爽的贵阳,还是多彩贵州……贵州有着“千园大省”的美名,公园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是仅次于云南的又一旅游城市。
贵州的人文地理也很丰富……
秦汉时期,贵州与周边地区交往日增,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就已经逐渐进入,特别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对贵州影响较大。
东汉时期毋敛县(今独山、荔波、正安一带)的尹珍,不远千里到中原地区,师从大学者汝南许慎、应奉,学习经书、图纬,学成为官,离职回贵州后在今正安、道真、绥阳一带办学,成为儒学教育体制的开端,世称贵州“教育先驱”。
唐宋时期,贵州地区陆续创办学校,相传在正安州建有旧学和书院,在绥阳建有儒溪书院。古籍记载:
南宋时期,播州(贵州省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在今遵义地区“择师礼贤”、“建学养士”、“蛮荒子弟乃多读书”,并向朝廷争取到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部分名额。30多年间,播州地区出现了一批进士,从而促进了封建教育的拓展。1131年~1162年,贵州出现了沿河鸾塘书院。到了元代,贵州今贵阳、安顺一带均建有一些儒学。
贵州建省以前,从事教育活动类似彝族的毕摩、其他民族中的歌师等的人是很多的;在执政者中,也有一些人为教育做出贡献。
1388年,妻袭夫位的宣慰使首领、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在位15年,先后七次赴明王朝首都南京述职,不仅奉旨在贵州开置官驿大道,沟通云、贵、川、湘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还不断向外广聘汉儒,多方接纳文人学士,引入儒学,倡儒学之凤,立儒学之馆,进一步兴办贵州宣慰司学,培养民族子弟。
为了学汉语,尊儒学,她带头将其子送入京师大学,结业后,朱元璋亲授三品朝服和袭衣金带,促进了贵州和中原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此后,奢香夫人的子孙和当地执政者,尊儒重教,代代相传,儒士辈出,纷纷在本地和周边地区从政施教,汉文化的影响逐渐扩大。
贵州人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人。
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尹珍务本堂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新州镇政府院内,距县城50公里。
主体建筑为封闭式四合院,中轴线对称,轴线上依次为门厅、两厢、天井、正堂,四面均为青砖砌筑的维护墙体,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在贵州的经济不怎么发达,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
如果一个经济落后的地方,有着一个突出的旅游景点,那么这个景点势必会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但若是这个景点儿耗巨资修建,却无人问津,这对于一个经济发展不太好的地方来说,无疑会是雪上加霜。
而在贵州独山,就上演着这样尴尬的一幕。
在贵州省独山县的县城,是一座偏僻的小县城,在这小县城内,却有着一座耗资22亿的假古镇,古镇的名字叫做毋敛古镇。
毋敛古镇 也被称作是浓缩版的故宫,景区内的城墙寺庙都是仿古建筑,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这座耗资22亿的古镇非常繁华。
虽然只是一座假古镇,但是也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然而,这座耗资巨大的古镇却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冷门景点,人烟稀少,知道这座古镇的人也没有几个,落得一个无人问津的悲惨下场。
而这座古镇之所以有着如此的境遇,也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偏僻。
同时,独山县也是一个贫困县,没有强大的经济能力来接纳游客,为游客提供各种周全的服务。一个空游古镇壳子的旅游景区,怎么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呢?
对于贵州这一耗资22亿的假古镇,网上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当地的一个形象工程,没有各种长远的经营战略。成为当时当地主要领导的“形象工程”,还是真的行不通的。
这也是耗资22亿的毋敛古镇,导致“假”的古镇冷门的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