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歌(包括;四平腔、三滴水,茅草歌,啦啦歌、咕噜歌, 结巴歌,聋耸调、猜歌、笔管歌、罗罕山歌.)曲调精炼、结构单一、见物生情,声腔富于变化是布依族山歌的主要特点。它从歌唱生产劳动、生活斗争,风俗故事、风土人情至谈情说爱,内容极为广泛。解放后歌手们又用它来歌唱新人新事,歌唱政策,因而极受布依族群众的热爱,从而得到广泛的流传。重复方式把一首民歌分为上、下旬形成一个单乐段的分节歌,婉转而优美。五十年代,惠水山歌《好花红},贵筑山歌《桂花开放贵人来》就已受到音乐工作者重视,由于它感人挚朴,委婉动听改编后搬上午台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布依族的其他聚居区如c都匀、荔波,独山、贞丰、册亨等地流行的五声徵调式山歌又别具一番色彩,开朗而深情。如荔波的甲良山歌,其曲调要有较大的开展,高亢而富于生气。(例:荔波县甲良山歌“久久下雨久久晴’)独山县麻尾山歌小巧玲珑,启:承,转,合(例:独山县麻尾山歌“不知哥心变没成”)安排得当,结构精干。
威宁县布依山歌委婉动听,用的是布依民歌中不多见的角调式。(例:威宁山歌“天山星宿排对排”)布依山歌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而引起了山歌在演唱形式和声腔的变革和发展。比如:荔波县流畅优美的“笔管歌”就是一个以独特的管乐器一一“笔管”伴奏而发展起来的歌唱体裁。“笔管”是一种单簧型竹管乐器,管身细长,形似一支长笔,故名“笔管”。开孔三个,能发四音(5 6 1 2),没有单独演奏的曲调,专为山歌“笔管歌”悠扬深情,具有浓郁的布依山乡泥土气息。(例:荔波县笔管歌“正月笔管二月箫”)笔管歌可作调式上的转换,因而有正、反音之分。反音是将其上句半终止音移高四度变为宫音(即“徵”的转位)但终止仍回到徵音上来.c例:荔被县笔管歌“高坡砍柴柴架柴”)贵阳地区的“四平腔” “三滴水”,“惠水歌”, “结巴歌”,贵定、龙里一带的“猜歌”在演唱形式上,声腔上变革和发展的结果。长顺,修文一带的“咕噜”“聋耸调”都是布依山歌。
修文县布依山歌“久不唱歌忘记歌”就是一首著名的“咕噜山歌”。在新中国诞生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活、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当家作主,精神生活充实,新的社会制度赋予了山歌新的艺术生命。歌手们纷纷编唱新歌,歌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民族团结,歌唱社会主义……他们还能根据政治生活歌唱时事,宣传政策,望谟县山歌《如今农村喜事多}就是歌唱农村新气象的新编山歌的突出例子。
布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与汉民族的友好交往,经济文化发展的密切联系,布依山歌吸取了汉民族民歌的某些精华:又由于和其他民族友好往来和交流感情的需要,因而多用汉语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