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11月7日,是全国著名的箫笛之乡,有“黔东门户”、“黔东明珠”之美称。
“玉屏箫笛”又称“平箫玉笛”,始制于明永乐年间,明、清两朝被列为贡品,是与贵州茅台酒齐名的“贵州三宝”之一。
目前,玉屏侗族自治县有民间传承下来的萧笛手工作坊30余家,每年销售50万支萧笛,其中30万支销往海外。
该县总面积517平方公里,辖4 镇2乡。
居住着13.8万侗、汉、苗、回等民族人民,其中侗族人口占63%。
玉屏也因县城所在地河水翠绿如玉,河边的青山横列为屏而得名。
玉屏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
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玉屏,孕育和培养了深厚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其中以玉屏萧笛为玉屏历史文化的代表。
玉屏箫笛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400年前,玉屏有一个姓郑的人,在一次赶场时候认识了一个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情趣也十分相投,送结成为知己。
道人时常在山上徘徊低吟,诉说他对当朝的不满。
有一天他从山上采来一根竹子,将它制成箫吹奏起来,引起知交的共鸣。
不久道人要远游他乡,便把制作箫笛的技艺传给了这位姓郑的朋友。从那以后,郑家就开始自制自销箫笛。
可能这就是诗句"仙到玉屏留古调"的出处了......
玉屏箫笛,名扬海内外。
相传早在公元一世纪时古玉屏的所在地五溪,就有箫笛流传。
玉屏箫笛始制于明永乐年间,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
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质奖;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金质奖。
它是中国最先获国际大奖的民族民间乐器之一。
玉屏箫笛,雅俗共赏。
明、清两朝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
在民间,知音、朋友之间往往将它作为珍品互赠。
玉屏箫笛上雕刻的龙凤图案,据说就是取材于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爱情神话故事......
屏箫笛多以雌雄配对,吹奏起来,含蓄而隽秀。
雌雄并吹,恰似情人对唱,情趣昂然,故又有“神箫仙笛”之美称......
玉屏箫笛,音韵清越,工艺精巧,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
许多箫笛艺人都为它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玉屏箫笛的制作,要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种由一箫一笛,已发展为七箫十二笛一百多个花色品种。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玉屏箫笛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器具制作类别目录。
为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任务要求,文化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数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作为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予以重点支持。
铜仁市仅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入选。
玉屏箫笛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最早获得国际金奖的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和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玉屏箫笛制作,要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制作、调音符、手工雕刻等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产品。
它与茅台酒、大方漆器等一道被列为“贵州三宝”。
它既是一种制作精良的民族乐器,又是一件工艺精美的高雅艺术品。因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工艺精细,音韵清越,美观大方等特点而誉满神州,蜚声海外,凯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