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站,龙光勤,62岁,木树乡。来到龙光勤家,发现这也是一个地道的苗族传承人家庭。由于他家是少有的有传承科仪的家庭,他家是唯一在农村看到在简陋的房间里却有一大笔书柜装满书,看出他的勤奋好学!我们留下交流到深夜,其为人非常友善耿直。谈到是否收徒弟时,同样显出无奈,没有人愿意学,只要有人愿意学,是肯定愿意带的。
第十七站,田志福,79岁,世昌乡。这是让我们感动的传承人之一。由于车到不了他家,我们步行来到他家,刚到,一点动静都没有,以为不在家。就喊了一声“田先生”,居然有人答应,开门出来,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带着眼镜看着我们。进到屋里,看到他正在抄誊科仪!这是我们寻访三个多月来第一次碰到!通过交谈,他拿出很多科仪让我们看。从清代到民国再到现代都有,可以看出这一传统在他们这个坛班一直存在!
第十八站,代昌前,85岁,大路镇。这不应该算着一个坛班,而是一处坛班,这处坛班就是寨冠村“梁山土地”坛班。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村以前就有“搬梁山土地”的传统,一代传一代,最多时候达到数十人。他们的“梁山土地”与傩戏中的“梁山土地”一模一样,并且也戴面具,面具和傩戏中的一样,唱腔略有不同。据传承人讲,以前是为了生存才有了这一传统,现在不愁生存了大家就不用去了。我们问他们是否喜欢这一手艺,都表示喜欢,当时村支书就叫了好几个传承人来到代昌前家,都希望有条件可以再走出去,不为生存,只为当初内心那一份喜悦。是的,哪一种文化的出现主观上不是为了生存?岁月的变迁,他当初的作用肯定会发生变化!但愿来源于傩戏又独立于傩戏的“梁山土地”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