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安顺地戏

项目类别:戏曲

历史渊源 

  1、最早源自古代傩舞、傩仪。
  2、宋代古傩舞与弋阳腔结合形成军傩。
  3、安顺古为牂柯、夜郎属地。自秦汉至宋元,多为土司管制。其真正开发是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实施“调北征南”战略决策并随之“屯田戍边”以后。来自江南诸省的士兵,“当草莱开辟之后,人民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事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为此,与江南傩舞、安徽傩戏有着渊源关系而又独具特色的地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防御周边土著反抗的环境中,成了屯堡村民娱人娱神的戏剧艺术。为了生存,他们以演出《三国》、《岳传》、《说唐》等讲究忠义与正统思想的征战故事来增强团结与斗争精神;为了精神需要,他们在搬演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加进了驱邪纳吉敬神祭祀的傩的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地戏所担负的“寓兵于农”的功利目的已不复存在。而作为一种世代传承的文化现象,它已深深地渗入到屯堡人的生活之中,成为屯堡最引人注目的风俗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屯堡人,就没有地戏,而没有地戏,屯堡人就会丧失他最具光彩的特征。
  4、由于地戏是以村寨中的大姓为主体构成,其传承关系在过去的年代是辈份相传,即剧目中的某一角色由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袭。如旧州詹家屯《三国》地戏队主要由詹、曾两姓组成,其“神头”曾建章已八十有零,地戏谱上写有“家族神、子孙继”,传承至他已有十六代。
  5、明代嘉靖年的《徽州府志》上曾记歙州一带的迎汪公时“设……假面之戏”,而屯堡村寨迎汪公时也必有地戏队参加;清代康熙年的《贵州通志》上就刊印有戴假面、一锣一鼓伴奏的“土人跳鬼图”;清代道光年间的《安平县志》上记有“元宵遍张鼓乐,有……地戏之乐”。
  6、20世纪80年代在江苏出土了明朝成化年间永顺书堂刊印出版的《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四本,其剧本结构的开篇、说白、唱句、用韵、诗赞等与地戏剧本如出一辙。

 


 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安顺市文化局 文章来源: 安顺市文化局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0-12-28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