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锣队里,最少要有一套锣和钹、鼓、锁呐、军号、长号,有二至三套更好的。大锣多多益善。较富有的村寨,大都备有一二十面音质好的铜锣。为了在“扽锣”赛中争气争光,许多苗乡侗寨不惜血本购买好鼓好锣。
古思州各民族先民在长期的“扽锣”活动中创作了近百种锣鼓曲拍(俗称锣鼓点子),有的已制作成曲谱。他们模仿天上飞鸟、地上走兽、水中游鱼和家禽家畜的形态、声音和动作,打出了许多生动多样的锣鼓花样。如《鸡啄米》、《母鸡下蛋》、《鸡拍翅》、《牛擦痒》、《岩鹰展翅》、《八八洗澡》、《青蛙跳水》、《喜鹊做窝》、《阳雀催春》、《老虎下山》、《山羊翻坳》、《野猪滚函》、《鲤鱼板子》、《马蜂过坳》、《猴子爬树》等等。几种不同乐器不同节拍的演奏与高低中音的和谐配合,显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缓急有致,又浑然一体。锣声音质浑厚,清脆宏亮,悠扬,音域开阔、悠远,扣人心弦。“扽锣”是,古思州(岑巩)水尾、天星、羊桥、天马、大有等乡镇的苗乡侗寨、土家山村的独特风情,是目前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宝贵文化娱乐活动。
传承谱系
在岑巩县境内的各自然村寨都有各自的传承曲拍,多少不等,大都由父辈口头传承,凭记忆流传至今。以下仅为目前收集的曲拍及传承人。
羊桥乡白杨坳表演队,表演人员:杨胜树、杨胜刚、杨榜昌、杨海昌、杨胜和。传承谱系:第156世传人杨正怀,第157世传人杨通荣,第158世传人杨光前,第159世传人杨昌桥,第160世传人杨胜礼,第161世传人杨秀满。第162世传人杨榜昌,羊桥村白杨坳人,侗族,1927年出生。传承曲目有《阳雀催春》、《赖龙过江》、《鸡拍翅》等。
羊桥乡杨柳村表演队,表演人员:杨俊、勾富财、杨全富、杨洪平。第148世传人(无考);第149世传人杨炳富;150世传承人:杨洪国,羊桥乡杨柳村人,男,土家族,1942年出生。传承的曲目有《牛擦痒》、《哑子锣》、《鸡拍翅》、《懒龙过江》等。
羊桥乡两河村亚阳表演队,表演人员:杨顺池、杨顺桃、杨天仁、姚元忠。第146世传人(无考);第147世传人杨参云(已故);148世传承人:杨顺池,男,侗族,生于1935年,传承曲目有《一二三》、《懒龙戏水》、《鸡啄米》。
羊桥泡湾村表演队,表演人员:袁国新、杨秀俅、袁国定、杨国芝、袁万学。传承人:第147世传人(无考);第148世传人袁承吉;第149世传人杨天早;第150世传人杨国保;杨国芝151,羊桥乡泡湾村人,男,土家族,生于1942年。传承曲目有《一枝花》、《鸡下蛋》。传承人(谱系不详):袁国新,羊桥乡泡湾村人,男,土家族,生于1959年。传承曲目有《八八洗澡》、《幺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