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特征
1、“古思州扽锣”是岑巩历史上思州时期“五溪蛮”用于祭祀,集会,娱乐时的打击乐,发展为群众的演奏比赛活动。它是生活在雄溪,满溪,酉溪、辰溪和舞溪,这“五溪”地区的苗、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在被称为“山国”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在长期刀耕火种的农耕生活中形成的独特娱乐形式。
2、“古思州扽锣”曾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传承性,是各族人民春节期间相互交往、交流情感,欢度佳节、庆贺丰收的盛大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也是名族人民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与锣鼓曲谱传承的平台。
3、“古思州扽锣”因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开始至十五结束。以各地自然村寨为单位组织锣鼓队,或串寨比赛或在中心地点进行。“扽锣”大赛,往往有数十个村寨的锣鼓队参加,参赛与观赛的人数,多达数千人直至上万人。声震山岳,盛况空前,场面热烈壮观。
主要价值
一、思州“扽锣风情”是生活在古思州土地上的苗、侗、土家等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多元文化活动、寓含了他们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他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多重价值、已受到省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
二、通过“扽锣”这一特殊的竟技活动,不断段炼、提高了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集体观念,并不断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进步,树立了不折不挠奋发有为的精神理念。
三、“扽锣风情”以其大量的曲牌,古老的多种乐器形成独特的打击交响乐,传承和创新了中华的古老文明,并以其悠久的打击乐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征、被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是“中国打击乐历史的活化石”,极具学术研究价值。
濒危状况
“扽锣”是古思州治地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娱乐艺术表现形式,富有民族民间历史特定的艺术特色。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艺术的结晶,同时也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生活气息浓郁,节奏明快、清脆、悠扬、高亢、悦耳,热烈而奔放。曲拍具有个人传承性,因仅靠记忆传承,极具流失性。近百种富有艺术特性的曲拍散失民间,目前仅能够收集到的只有十几种曲拍。再不加以挖掘和保护,有完全消失的危险。
“扽锣”是各自然村寨与村寨之间在春节期间的一种相互竞技和相互交往,欢度春节、庆贺丰收的娱乐表现形式,其间富含有体育竞技和艺术表演内容。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冲淡了这种“扽锣”传统文化活动,已至于面临消亡的危险。加之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扽锣”活动逐年减少,拥有技艺的多为年迈的老年人,许多曲拍找不到传承人而处于极度濒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