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区域
贵州省天柱县竹林乡、坌处镇、远口镇、社学乡,锦屏县三江镇、茅坪镇,湖南省靖州县大堡子镇、三秋乡的大部分村寨。
其主要村寨有竹林、杨家、秀田、棉花、梅花、花里、新寨、龙塘、麻阳、平茫、偏坡、中寨、抱塘、九福堂、侗腊溪、三门塘、地冲、大冲、坌处、清浪、茅坪、大堡子、坳上、青山脚、鸡田、远口、溪口等。
历史渊源
四十八寨歌节是黔湘边区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缩影。该歌节历史悠久,具体起源于何时,由于当时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没有留下记载,史书、方志、族谱等虽对其进行了叙述,但就其历史起源,没有明确的定论。
从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来推断,四十八寨歌节起源于部落首领时代,至清雍正时期达到顶峰,清乾隆至民国时期走向成熟期,新中国成立后再兴高潮,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走向衰落,几经兴衰更迭,曲折发展,至今歌节在人们的心中依然神往。
流传于四十八寨的歌场起源《流离歌》唱道:“当初古人杨武王,武王手内开歌场。武王留下这条路,如今才得这团齐。”从《流离歌》中可以看出,歌场集会应当开始于部落时代杨武王时期。
《流离歌》还载有:“歌场聚会不是今朝才兴起,自古留礼代代相传到如今。前人留下花盘古,如今才得这般齐。青山缈缈前人修路后人走,河水悠悠前人架桥后人行。一年四季四大歌场有根古,歌场礼义不是今修是古留。”
四十八寨歌节的发生、发展,因为没有足够的文献或其他依据,不能轻率地妄下断语,因此,对四十八寨歌节的历史渊源,就只能从流传在当地的古歌记载中判定其发生、发展的历史。
四十八寨歌节的发生、发展,经历了部落、三国、两晋时代的产生、形成期,清中至民国的成熟、兴盛期,建国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新生、转折期,20世纪80年代后的冷落、沉寂期,修纂集成的抢救、复苏期,以及现阶段的的弘扬、振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