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小黄侗寨歌声不断,逢年过节更是歌声如潮,人流如海。
从农历正月初一起,在圣母祠堂前祭祖多耶后,就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鼓楼双倍嘎活动。各年龄段顺序是:先是青年队、少年队、儿童队,然后才是已婚的成年队、老年队。已婚男女歌队双倍嘎习俗自清代开始就已有具体规定有两百多年历史了,凡是生一个或多女孩的,最小的数月,最大的不到6岁,或还没有正式参加童歌队女孩的妈妈,才能参加,这意味着妈妈代替小女孩出面参加妇女歌队,去和“已婚男歌队”双倍嘎。因此,双倍嘎时妇女面前必须抱着一个小女孩,或有一个小姑娘站立在自己前面。每年腊月或正月里,妇女歌队歌手邀约本寨歌手组成歌队,商量找一个如意的“已婚男歌队”双倍嘎。联系方式是找一个有文化的人,写邀请书给对方,对方同意后,仍以书信回答,并约定好日期,届时妇女歌队队员将自己和孩子打扮一新,在歌堂等待。十二点钟“已婚男歌队”吹芦笙、敲锣打鼓前来迎接女歌队向男队寨子鼓楼进发,在鼓楼双倍嘎往往要从下午三、四点钟对唱到晚上九、十点钟。男队家人准备好晚宴后再用芦笙迎接女队到吊脚木楼长廊聚餐。进餐时,妇女不喝酒,吃饱饭后,三五成群,找对象唱敬酒歌。如果有老人在场,先向老人敬酒,老人也和大家一样,说笑对酒歌,随后是青年对青年、成年对成年,互相对唱酒歌,唱一首,喝一杯,吼声一阵。此时,女歌队寨子鼓楼里,她们的母亲、兄弟和丈夫在鼓楼里摆上能容纳百人的凳子,烧好樟木茶水,准备好茶盅、杯、碗、水瓢和香烟。大约次日凌晨两点晚宴结束后,燃放三响铁炮、芦笙、锣鼓齐鸣,人们燃着火把列着长队送行,4-6人展演“老还童”。“老还童“份演者要穿上童装,围儿童围腰,戴口水兜和狗头帽,摹仿儿童语言、声音、行动、姿态,一边走一边表演。队伍到达鼓楼前,又是三声铁炮,把罗汉、老人们迎进鼓楼入坐。女歌队丈夫、兄弟递烟送茶,老年妇女则各持一个竹篮,篮里放着糯饭、红蛋、糖果、鸡腿、腌鱼和玩具等,到“老还童”的面前,互相逗趣。女的取出红蛋、糖果、鸡腿诓哄老童表演歌舞,如果不给,老童们哭娘叫妈的滚在地下,双手遮着眼睛,边哭边高声叫喊:要蛋!要糖!要鸡腿!得到食物后,则装扮成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的样子,弄得哄堂大笑。
已婚男女双倍嘎,还有一种活动方式,那就是正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男歌队直接邀请女歌队上山野餐。约定日期后,男队一部分人负责生活,另一部分与女队双倍嘎。届时早饭后,妇女们将自己和女孩子打扮得整整齐齐,铁炮三响,男队敲锣打鼓,吹起芦笙去迎接女队。列队到山上后,有的砍柴、有的做饭、有的双倍嘎,下午四、五点开始野餐,大家边吃边谈,边对酒歌,歌声、笑声、高呼声汇成一片,响彻山谷。
整个正月间小黄还有侗戏演出活动。
自一九九六年起,每年八月十五,小黄民间举办一届侗歌节。届时邀请县内外的侗歌队、侗戏班到小黄参加比赛。除侗歌侗戏比赛外,还有吹芦笙表演。二00四年侗歌赛有33个男女歌队参加,歌手415人,其中女歌手287人。2004年11月28日从江县在小黄举办中国侗族大歌节,小黄共有1200多人同声演唱侗族大歌,男女老少都有,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4岁半。
月堂双倍嘎,古规是:男女不受年龄限制,不拘辈分。一个月堂的男女双倍嘎,男性即使30-60岁都可以与姑娘双倍嘎、谈笑,而女性不行,因为妇女是青年人的长辈,要以母亲辈份看待,要尊重,不能乱伦理,在唱《嘎老》场合中,50-70岁男性老人也可以参加罗汉们一起唱,要回避嫡亲外甥或外甥孙女,此外都可以和姑娘们唱歌、说笑。
“吃相思”双倍嘎,“吃相思”是两个在传统上互相交往密切的村寨彼此相互间循环往返的集体作客。时间以农历正月间为多。约定时间后,客寨将莅临主寨时,要吹奏芦笙,主寨则要在寨门设障栏路,唱栏路歌,客寨唱不赢则被罚酒方能进寨,然后铁炮三响,芦笙前导将客人迎进鼓楼多耶、双倍嘎,再将客人分在各家各户招待。吃相思期间,鼓楼双倍嘎常常通霄达旦,带有戏班的客人还要演侗戏,客人离寨时,还要包糯饭、腌鱼、腌肉,把毛巾、鞋垫挂在带枝桠的竹子上送给客人,送一头牛或一只羊“留尾巴”,以示将继续保持这种互相往来的友好关系,当天酒席上仍要对歌,打花脸。客人离开寨子时吹芦笙,唱侗歌鸣炮送别。
此外,四月八、六月六、斗牛、新建鼓楼、新立寨门、新制楼鼓等等有双倍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