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愿灯折子戏戏目:《解带封官》、《安安送米》、《蒋三哥下南京》、《借罗衣》、《香莲闯宫》、《柳荫记》、《蟒蛇记》、《还魂记》、《包公铡国舅》、《五鼠闹东京》、《滴水球》、《十五贯》、《金铃记》、《乌金记》、《双槐树》、《双告状》、《南山打笋》、《莺莺饯别》、《三怕妻》、《错配姻缘》、《移城记》、《落碗记》、《三元记》、《项氏记》、《三孝记》、《大孝记》、《嫌贫记》、《借亲记》、《粉妆楼》、《九美图》、《三请樊梨花》、《仁贵投军》、《蒙正赶斋》、《土神受鞭》、《木兰从军》、《梅开二度》等。
六 、愿灯的服饰:愿灯灯班班主(掌坛师)一般身着长袍式法衣,头戴五叶法冠。愿灯的丑角和旦角是愿灯的重要角色,其服饰比较统一。丑角一般内穿白布对襟衣,外套短对襟青衫,头包红帕或青帕,腰系红绸,下穿青色大腰裤,脚穿白布鞋。旦角多为花布短上衣,或有花边装饰的上衣,着长裙,头挽髻,插花。目前有些灯班中的旦角着戏装。其他灯班成员大多着布依族服装,白或黑色对襟上衣,青或黑色长裤,腰系红绸,头缠青或麻色土布长帕。
七 、愿灯的纸扎:主要是纸灯,一般用竹篾、五彩纸,浆糊糊制而成。做工精巧,色彩艳丽,十分美观。是唱愿灯不可缺少的道具。纸灯一般有牌灯、手灯、尾灯、扇子灯、茶灯、梅花灯,八宝灯、扁鼓灯、六扇灯、当朝灯、吕布灯、妙扇灯、玄布灯、杂怀灯、雨淋灯等。现在一般只使用牌灯、手灯、梅花灯等五种灯。
传承谱系
独山愿灯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师承关系、地域以及表演侧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愿灯灯班。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注重歌舞的上司愿灯和注重灯戏的下司愿灯两大类。当然,就整个愿灯程式特别是祭祀仪式而言两派均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艺术表演方面。以下就不同流派的特点、代表人物以及传承情况作一介绍。
1 、上司愿灯。上司愿灯的代表人物为陆树奇(1924—1973),布依族,独山县上司镇盖寨人,生于灯艺世家,父亲陆金义是当地愿灯灯班班主,在四乡八寨小有名气。树奇从小耳濡目染灯艺,并带有浓厚的兴趣。民国二十六年(1937)树奇随父亲学习灯艺,专攻旦角。解放前常随班去荔波、三都、平塘、丹寨、广西南丹各县表演,并担任主角。长期的灯艺表演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形成了较完美的载歌载舞表演风格。他反对灯艺艺人表演时为歌而歌,为舞而舞的简单方式,主张角色的歌与舞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他善于吸收各地灯艺歌舞所长而加以融会、运用、发展,并擅长运用扇帕道具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抒发角色的性格,借助歌舞入情入神地塑造角色形象。他极大的丰富了愿灯歌舞的内容和形式,对独山愿灯歌舞的发展和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独创了愿灯歌舞《小小仙鹤》和《单踩台》,集中展示了独山灯艺中彩旦舞蹈的精华及他的流派特色。解放后,他的灯艺歌舞技巧受到了专业文艺团体的重视和关注,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贵州省歌舞团、贵州省花灯团、黔南州歌舞团都曾派员向他学习过灯艺歌舞。一九七三年陆树奇病故。上司灯艺代表了独山上司、基长、尧梭、兔场等广大农村中愿灯灯班偏重歌舞的表演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