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卯节过节的中心地点——三都县九阡,就是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在水族地区设置莪州的治地。莪州,或称莪蒲州,是水语“莪蒲——五位开疆父老”的音译,因纪念五位开发该地的先祖而得名。
卯节与水族的古老水书、古老历法有密切关联。水书是水族独有的、与夏陶字符、甲骨文金文有渊源关系,是水族全民族的精神支柱,而被辗转传承至今。卯节的过节日期不固定,大致选择在水历的九、十月(对应夏历五、六月)间的卯日分四批过节。过节批次顺序不能混乱颠倒。每年过卯节的具体日期,由水书先生根据水书上的历法确定,没有较为周密的历法是难以推算。通常以辛卯日为上吉,丁卯日为至凶。水书先生认为丁卯属火,对稻作不利,会招致旱象虫灾与瘟疫。辛卯属木,木旺相于春夏。人们企盼禾苗获得当令神灵的护佑,而实现咒词所表达的愿望:“别人稻谷,用折刀采摘;我们稻谷,用斧头砍。”
《<说文解字>注》引《律书》云:“‘卯’之言为‘茂’也,言万物茂也。”该书又引《天文训》曰:“卯则茂茂然。” 水书先生说:“过卯期间是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卯字在水语中也有生发、启动的含义,因此婚嫁、起造多择卯时。”水书的对“卯”的释义与汉族典籍相通。水族特别看重水书先生的择日活动,还习惯以过节日期的吉凶占卜年成丰歉、人畜兴衰。
卯节与悠久的稻作文化有关。卯节的时值插秧上坎,既庆贺夏收夏种完工,又预祝年岁丰稔。
卯节起源传说之一:很古时候一支水族的先祖来开发这一地区不久,禾苗遭受严重虫灾,人们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
时水书创始人拱陆铎(公六夺)从天而降,叫人们扫积屋内烟尘撒在禾苗上,终于除了虫灾。人们聚而欢歌沿袭成了卯节。
卯节起源传说之二:水族祖先开发三都九阡、荔波水利等一带之后,受严重干旱威胁,只有卯坡对面的耀向井清澈长流。人们来这里祈祷祭祀,感动了龙神,长出了一尊女性人形石头。人们以为神显灵,就将这石头收藏在怒腊坡的岩洞中,从此年岁丰稔,人们就聚会欢歌纪念而沿习成了卯节。
● 卯节与水族的婚姻情爱、人口增值有密切关联——卯节开禁三天,令会男女,自由对歌择偶,奔者不禁。
卯节起源传说之三:龙女化身的耀向姑娘与水族的勤劳后生阿腊相恋,被龙王阻拢而双双殉情。人们为纪念这忠贞的爱情而唱歌咏叹。
● 卯节与水族原始信仰的习俗有密切关联——用母猪敬神石“霞神”,刺戳母猪阴部,和母猪在烂泥田里戏耍,祈求雨水调匀,与中原古代“雩祭”的求雨习俗极为相似。
● 卯节重大活动是敬雨水神石“霞神”——其起源传说:远古时有位老人下河捞鱼虾,捞了半天什么也没捞着。他对苍天祈祷说:“仙婆啊!请求你保佑我和我的子孙嘛!”然后又继续捞鱼虾,却捞到一块人形石头。他气愤地把石头抛掉往上游走去,不料捞上来的依旧是那块怪石头。老人觉得奇怪,便说:“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吧,神奇的石头。”石头果然发出声音:“老人家,这一带鱼虾少啦,并且很快要出现水灾,你领着子孙们顺水往上游走,会有开垦田地种庄稼安身的好地方。”老人相信这是神仙的指点,来到现今住地种稻为生,果然改善了生活。为了感谢这块神石,人们供祭它,并把它隐藏于洞中,祈它保佑风调雨顺。
● 卯节祭祖、敬雨水神、敬谷神——就是缅怀祖宗功德、祷求神灵保佑、庆贺劳动赢来的胜利和预祝收成如愿。同时启迪后人靠劳动去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