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方召镇交汪村是台江县的第一大苗寨,它位居台江县的东南部,离县城22公里,离镇政府10公里。全村分上寨和下寨两个自然寨,共758户,3106人,是台江县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苗寨。
据村支书邰通平介绍,全村以邰姓为第一大姓,占全村的96%,其它姓氏有唐、张、赵、龙等四个姓氏,只占4%,这样大的苗寨邰姓就占这样大的比例实属少有。
交汪苗寨是从何处迁徙而来,是哪位先人先到此定居,现在村里无人能说出其渊源,但村支书邰通平对镇远的报京,台江县台拱寨,台江县南冬村,剑河县家喜村等县内外多个苗寨的邰姓都是从交汪村迁徙而去却有着如数家珍的深刻记忆。以此推论,交汪苗寨的先人到此定居应有上千年的历史。
我们从现有条件中无从了解交汪村的渊源历史,但我们可以从交汪村一栋栋古老苍桑的民居中触摸到交汪的过去历史。这些陈旧民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主人或举家外出打工,房子无人照看,多年雨浸日晒造成的。在农村,尤其是在苗寨,这样的破旧房子似乎成了农村一道凄凉的风景,让人看到这道风景总让人不禁生发几分悲凉。现在每个苗寨都有人经历着这样一段空前难熬的打工岁月,当然也有的打工者成了老板,赚到了大钱,然后回家乡修了新房,买了小车,开了门面,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也有的打工者赚了钱,修了新房,但依然回广东、上海等地打工赚钱,为的就是赚更多的钱,做更大的事。
在交汪村有很多举家外出打工的村民,他们赚到了钱后就到县城买了商品房,或到县城买了地修了新房,这类人在村里所占的比例还不低。有的人打工赚了钱,干脆买了一部货车,在县城里租了个交通便利的房子来做仓库,做起了拉货进村做买卖的生意。在我们走进邰通城家登记其家庭相关信息时了解到,他兄弟俩打工赚了钱后,首先买了一台挖掘机,用这台挖掘机去参与工程做工,发现挖掘机找钱容易,几年间又约堂兄弟去贷款买了9台挖掘机,此外,自己还花了三十多万元到剑河县买了一部客运车做起了客运生意,象邰通城这样生意越做越精,生意越做越大的农民在交汪村还有很多。
最近,随全县驻村干部和各村五大员一起来到交汪村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逐户了解和登记,在完成任务内相关数据登记外,随机拍了该村的旧貌,同时又被一栋栋雨后春笋般的新房所吸引,因而,又狂拍了这一道道相伴而生的美丽风景,交汪的寨貌正走进了新旧交潜的变革时期。
过去,老宅房子低矮窗户少,室内阴暗潮湿,光线差,透风不良,那都是贫穷年代造就的封闭观念,封闭环境。现在交汪人修建新房非常讲究美观,不仅重规模,而且重风格,有的还甚至融进了其他地区的门前小庭院风格,表达了主人想营造的宽敞而独立的生活空间。 房子也从过去的单木结构,到现在的砖木结构,从过去的只修一层,到现在的二、三层砖木结构等,不仅新颖,而且居住舒适。这都是改革开放后人们有了外出打工赚钱的机会,加上国家加大在农村实施了“一事一议”工程,使交汪村所发生的变化。
目前,不仅进村水泥路硬化,小轿车、货车可以出入村里,而且挖掘机及一些施工机械设备也可以进村,这预示着交汪村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更好。
现在不仅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而且生活方式也变化了很多,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新旧房子的建筑设计理念上,表现在很多村民不仅打理好村里的居住环境,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城里买房子做生意上。看到交汪的这些变化,让我深深地为他们为了摆脱贫困,为了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他们表现出来的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大胆闯,大胆干的精神状态所深深震撼。
搬新居后不再居住的旧房
己破旧不堪的无法使用的蓝球架
先辈辛辛苦苦打理的房子,而今却成了人们难得多见的记忆。
村里的小巷虽小,但却卫生整洁。
这些老房子一栋挨着一栋地挤在一起修建,不禁让人想起了苗族同胞和谐相处,邻里互帮的美好记忆。
老寨民居一隅风景
在没有农忙的时节,几个要好的邻里的叔伯妈聚在一起喝酒,若有人从旁路过,她们便拉来共饮或敬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