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历史遗迹 >> 正文

织金古城

  织金县汉代属汉阳县,宋属罗氏鬼国版图;元朝属乌撒(今威宁)宣慰司;明属水西宣慰司;清初改为平远府;康熙二十二年(1685年)改府为州,属大定府治;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平远县,民国三年改为织金县,1950年后隶属毕节专区至今。

  现已有多件旧石器时代文物出土,证明了织金县所处区域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之地,在殷、周时属鬼方,春秋战国时属大夜郎国,唐代时彝族默部首领穆阿扯袭取织金东山部落,诛杀仡佬王巴慕腊,从此,织金便成为彝族默部世袭之地。明朝末年,出生于织金洞附近的贵州宣慰同知、彝族首领安邦彦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西南民族大起义,崇桢三年(公元1630年)起义失败后,在今织金县城处建立了毗那城。清初,吴三桂镇压水西彝族后,于康熙五年(1666年)设平远府,后改为平远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平远县,民国三年再改为织金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沿称为织金县。

  据史料记载,自秦伐夜郎之后,我国南方经历了一段长时期,远距离的民族大迁徙。原居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荆楚蛮夷”向南方大迁徙,来到了包括织金在内的贵州地区定居下来,他们就是当今织金地区苗 、仡佬等民族的先民。另据史证,东南沿海地区的百越人中胳越一支也迁徙到这一地区定居,成为当今侗、水等族的先民。汉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迁徙织金较晚。据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记载,那时已有织金人的先民贩马到广西宜山进行交易,可以推断有汉族人口进入织金。康熙三年(1664),朝廷以武力削平水西彝族政权,实行“改土归流”以后,大批汉族人口又相继进入织金。到乾隆年间,汉族人口已占全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此后,因经商、移民、避战乱而迁入织金的汉族剧增,其中来自江西、四川、湖南、湖北、两广者最多。加上本民族定居织金以后的自身繁衍,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已发展到占全县总人口的51%,成为织金的主体民族。

  古城形成于明初,名比喇,作为府(镇)、州驻地始于康熙四年(1665年)。初以木材为建筑材料修建城墙(围),次年毁,复以原木为材料重建,设5门。东门叫迎旭,南门叫毓秀,西门叫来爽,北门叫永安,小东门叫登春。七年(1668年)重建,以泥土为材料垒筑城墙,是为土城,城墙高2.66米,周长2420米,城墙外围修筑壕沟,深3.33米,宽4米。

  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拆土城,用方整石为建筑材料,始为坚固石城,五座城门上各修建城楼。石城墙比原土城墙高、宽。咸丰三年(1853年),维修城垣及城门。同治十三年(1874年)修五门城楼,除小东门名称未更改外,将东门更名为宝日,南门为韶和。西门为星成,北门为望华。此外,在上水关(今新桥)和小东门修建石碉各1座,分别叫做“砥柱安澜”、“平阳半壁”。

  1952年,城墙被拆除。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毕节市委宣传部 摄影:谢志强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6-05-19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