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清镇市麦格乡观游村长冲大田坝,若隐若现地透露出一些神秘的信息,这块大田坝周边隐藏着许多神秘的历史“密码”,值得一游探究。
神秘的千亩大田坝:
在观游村看到,村委会所在地的长冲大田坝,是一块狭长平整的大坝子,这对“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山区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大“平原”了。
坝子四周都是山,东北侧有条小河穿坝子而过,这条小河就滋养着这一坝田。
坝子只有南北两端有如“关隘”一样狭窄的出入口,如今的坝子四周却没有几户人家居住。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以前农业部门测量过,长冲大田坝总面积(含山体、河床)共约1200亩,其中田坝净耕种面积达840亩。这块大田坝历史以来备受人们关注,不仅因为它面积大,而且周边还隐藏着很多神秘的现象。
在大田坝南面,有一个叫“来子洞”的洞穴,里面写着800多个现今还未揭秘的神秘文字。
在大田坝西面,有一栋被称为吴家古屋的老宅,充满神秘。
北面的狮子山山顶上还有一个凌云洞,洞内岩壁上写着十数首诗词。
在大田坝西北角,有翁林寺的地基遗迹。在大田坝东面,有一个地名叫“仡佬寨”,可现今却无一户仡佬族同胞居住。
在大坝子东南面,有一个叫“王过河”的地名,却无任何遗迹。
今观游为古“官游”?
据当地老人介绍,在长冲大田坝西面,古时候有一寨子,寨中有一人家,有族人或亲戚在滇为官,身世显赫。
因官员多次来访寨子,每次场面闹热。
为示尊重,取官员游历之意,便将村庄命名为“官游”。
如今,在大田坝西面的喜宝寨,尚存一栋古宅,曾是一吴姓人家居住,多年前古宅大门上曾一度悬挂着一块木牌匾,为一祝寿牌匾,牌匾上刻着多个大小文字,如今该牌匾已不存。
但在一位不愿意透露更多信息的人家,保存着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恰是吴氏古寨的正面照,照片显示大门上方就是悬挂的这块牌匾。
如今牌匾上还依稀能辨认出多个字样。
牌匾正中书写“庆衍古稀”四个古体大字。 右方竖行题字:
“恭祝诚之吴二太爷七旬X庆”;
左方落款:
“赐进士出身护理云南昭通X厅同知思安禄XXXXX前刑部XXXXX愚弟张XX”。
由于年代久远,文字脱落,多字不可辨识。
但就匾上内容看,可确认这是一块祝寿牌匾,牌匾受赠者为“吴二太爷”,拜寿题匾之人为张姓官员。
旧时住喜宝寨的这户人家何许人?
常游此地的官员又是何人?
有传说此官系吴三桂,并言村中翁林寺就由其命名。
三桂者,明末封平西伯,降清,封平西王。
按说,一方诸侯出行,理当有所响动,但翻阅方志,未见片言记录。
《清镇县志稿》载文,志稿中提到了吴氏宗祠和翁林寺。
吴氏宗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今宗祠无遗迹;
翁林寺,于光绪年间重修,有地基遗存。
《清镇县志稿》还载:“吴氏宗祠,在喜保乡之官游院……”
不过,这一地名沿用至今已经被改成了“观游”。
据猫跳河两岸现存的古石板道遗迹看出,此地却是连接黔西、清镇以及河对岸修文县之要道。
昔日马帮商队,经古道自鸭池而来,过喜保,再经朱昌抵达贵阳。
在喜保又可分路过猫跳河,进而达修文古驿。
因此,这一线却是古代一条便捷的民道、商道。
“来子洞”内的神秘文字:
在长冲大田坝南侧,有一座小山,山脚下有一个洞穴叫“来子洞”,洞内有烟熏、断墙等人类活动痕迹。
在洞穴深部的一处干燥崖壁上,有用黑色颜料写就大大小小的约七八百个文字或符号,排列无序,无章可循,似字似画,概莫能认。
有的图案似香炉、似旗杆、似旗帜,或许与古时战争或祭祀有关。
这些图案形成于何时?
内容为何意?
近年来已经有几拨专家前来考证过,有说为古彝文,有说为古汉字,观点莫衷一是,目前有关研究还在继续。目前,洞内文字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凌云洞是文人雅士“沙龙”?
在长冲大田坝西面,有一座高耸的大山叫狮子山,山腰有个洞穴叫凌云洞,洞内岩壁上写有十数首令人“云里雾里”的诗词。洞壁之上,密密麻麻地着不少句子……
“跳出是非窝,这些时,私(厮)混着。今朝总把愁来脱。得趣吟哦,猖狂啸歌。无穷道理应难说。无蹉跎,及时行乐。岁事急于梭。”
“想如时,受尽奔波。露水功名,恰便似,梦里南柯。世上荣华,白驹过隙,眼底如梭。叹韶华,光阴易过,见英雄豪强,名也如何,利也如何。倒不如弃了家园,做个疯魔。”
此词透露出作者或超凡脱俗,或愤世嫉俗的复杂心情。
想必是壮志未酬,心情积郁,欲学渊明先生,隐归田园,寄情山水吧。
且不言文辞如何,就这胸臆直抒,倒也看得出作者的那份不羁与率性。
同样率性的,还有一首诗:
“今日叨陪讲读堂,幸逢兄等咏诗狂;
登高初见山峰远,远道方知路程长;
古处名流恩共仰,白龙遗迹竞谁□;
行行已到云深处,把酒临风乐未央。”
其格调和意境,相比上词则要明媚、光鲜许多。
此诗作者姓吴名翔士,落款为庚申赴召即席。
“讲读堂”、“咏诗狂”、“登高初见”、“把酒临风”,从以上诗词中透露出的信息表明,此洞疑为古时文人雅士来此雅聚吟咏赋诗之“沙龙之地”。
诗友相约,聚会官游,把酒临风,吟诗作赋,好一派快意逍遥。
想必古时,观游一地,疑有大户人家在此兴教育,立祠堂,建庙宇,授诗书。
故而,文人雅士常聚于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长冲大田坝为吴氏祖产?
从流传到现在的各种信息可以看出,长冲千亩大田坝,在古代与世居于此的吴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长冲千亩大田坝或许为吴氏祖产。
在民国《清镇县志稿》上,对世居官游的吴学汉及其长子吴开鉴、三子吴开元奋勇抵抗叛乱,以及次子吴开封在当地的良好口碑,都有着浓墨重彩的记录。
“吴学汉,字天章。同治初年值叛乱。迭破开阳、修文,直逼索桥。学汉住喜保寨,距河五里,谓其子弟乡人曰:‘贼一渡河,吾属固不能保,而卫城、县城亦必同遭蹂躏,患不堪 言’,命其子开鉴集团严防……与贼战,日有伤亡,卒以贼众团寡,相继奔溃。贼遂悉众渡河,询之,为学汉所为,遍搜之,卒获学汉于山,缚于树上,毁其身体。贼退,次子开封寻获遗骸,掩埋树下……”
“吴开鉴,学汉长子……历办贵筑西隅里团务。闻贼匪扰下游,抽选精壮团丁,朝夕训练,迨贼破修文,开鉴集众诘诫,以千余人凭河而守。贼分股由下游狗洞伐木渡河,突击其后,势不能支,团众溃散。开鉴率团丁与贼战于红岩冲,力尽阵亡……”
“吴开元,学汉三子……开鉴练团御贼,赞助之力居多,贼破河被执,骂贼遇害。”
一门三父子,均殁于此役,惟有学汉次子开封,因“奉母由清(镇)徙贵阳寄居”,得以平安。“贼平后,因军功保知县”,又因“母老子幼,田园荒芜,遂不仕。”《清镇县志稿》对开封之记录,颇多赞誉,言其“眭宗族,和乡里,拯贫善,息讼争”。光绪庚子年,大饥,其“请领仓谷,以拯远近贫乏,不敷,复自出谷五十石周济,因此全活甚众……”
《清镇县志稿》记载吴学汉长子吴开鉴“历办贵筑西隅里团务”,吴氏当时在当地办团务,应为官方地方武装。
记载次子吴开封“拯贫善”、“请领仓谷,以拯远近贫乏”、“复自出谷五十石周济”,这些信息表明,吴氏在当地应有不少田产。因而,长冲大田坝及其周边田地,为吴氏祖产也不是没有可能。
神秘文字、神奇洞穴、神秘古宅、消失的“仡佬寨”、无踪影的“王过河”等,这些现存的遗迹、流传的传说,使得清镇市麦格乡观游村长冲大田坝这块地方,无不若隐若现地透露出一些神秘的信息,这块大田坝周边不知道到底隐藏着多少神秘的历史“密码”,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解密,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