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养龙司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北部。
现在的息烽县养龙司乡原来地名叫养龙坑又称飞越乡,作为地名,养龙坑初见于《元史·地理志》,元代,贵州仍属土司统治。
元朝中央势力进入贵州后,在今贵阳设顺元路军民宣(抚)慰使司,下辖二十三个长官司,其中一处即叫养龙坑长官司。
养龙坑,元明两朝均称养龙坑长官司,长官司是土司统治时的官名,多以土司充任。
清代废除土司制度,从乾隆至宣统年间,称养龙司,属贵阳府管辖。
民国时期,设息烽县,养龙司为息烽县管辖,为第四区,称飞越乡。
新中国成立后,养龙司仍属息烽县管辖,养龙司所在地设区公所,称为乌江区或叫息烽县二区;1969年后改为养龙区,下辖养龙司、温泉、安江、茅坡四个公社(或乡镇);1992年撤区并乡后称养龙司乡。
几百年来,养龙司不论属省、属府、属县管辖,都保留了养龙司(坑)名称,成为贵州省有文字记载的古老地名之一。
养龙司有个“养龙坑”的传说。
传说养龙坑的龙,每当庄稼需要雨水的时候,就会出坑来兴云降雨。当地群众每天雨后或大小季节收获之后,都要预备一些果品和五谷做成的粑粑之类,投入坑中,“养龙坑”由此而来。
又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当地一位老人养了一匹白马,此马身长一丈一尺,头高九尺,全身雪白,毛色发亮。一般马负重只一百二十斤左右,此马负重四百多斤,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惟性质刚强,除主人外,其他人很难驾驭。养龙坑产了这匹奇马,皇帝是真龙天子,龙驹自然有龙的血脉,“龙驹”就出自贵州省息烽县养龙司。
我们抛开传说中不可信的神话成份,据历史上详细记载,养龙司产过堪称“龙”的骏马却是千真万确的。
又传,明初,贵州的水东土司宋氏之妻刘淑贞带着水西的奢香夫人,到明太祖朱元璋处……当时的朱元璋是通过刘淑贞的介绍,对贵州的人文地理感兴趣,特别是对刘淑贞上贡的贵州产的朱砂和息烽养龙司的马情有独钟。
由于养龙司地处息烽温泉旁,雨水充足,植被茐茏,当地的养马人为提高马的品质和马力,他们人为地将公马放养在高山下,将母马放养在高山上。每当母马发情嘶叫时,公马就奋不顾身的象龙驹飞一般地冲上山来与母马交配,加上这里的马在此水美草茂,养的纯白色的马 特征明显,很受皇帝朱元璋喜爱。
刘淑贞每次都将这些贵州特产上贡给朱元璋。当时刘淑贞又将奢香夫人推荐给朱元璋,这两个贵州女人一台戏。当面向朱元璋告了贵州钦差大臣马晔的御状,朱元璋才严惩了这个”钦差大臣”马晔。
这个马晔是孝慈高皇后(人称马大脚)的侄儿。
孝慈高皇后(1332-1382),名不详(民间传说为秀英),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1352年,她嫁于朱元璋为妻。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立其为皇后。1382年八月,病逝,享年51岁,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朱元璋惩处了贵州的钦差大臣马晔,维护了民族团结,保护了明朝和贵州的稳定,朱元璋大义灭亲的义举也深入人心……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女政治家凤毛麟角。
但在明朝时期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了两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即被明太祖朱元璋诰封顺德夫人的奢香夫人和明德夫人的刘淑贞。奢香夫人和刘淑贞铁肩担当民族大义,通过积极的政治活动,在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和维护祖国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奢香,彝民舍兹,元末明初人,出生于四川永宁,系四川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是十四世纪贵州西北部彝族“默部”第六十代陇赞阿期(霭翠)之妻。1372年,水西土司霭翠举众归附明王朝。1381年,霭翠死后,奢香代替袭职,摄贵州宣慰使之职。奢香摄政后,正值明太祖朱元璋“经理南荒”,奢香帮助已取得政权的明王朝顺利进拔云南,统一西南,促进祖国的统一。
难怪明代中叶著名文学家杨慎也写诗赞道:
龙马先朝出养龙,御前赐名飞越峰。
人间神骏宁无种,天上孙阳不易逢。
据了解,养龙司蔡兴隆古墓位于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水头坝组,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兴隆,广西容县人,五代时奉命征讨黑羊箐四夷有功,授护国将军,后人授土职世袭,墓为土封混凝土围砌,墓冢约方封土呈丘形,长11.1米,宽9.8米,高由1.5米渐降至0.5米,碑为三碑四柱三坊形石碑,高2.15米,宽2.6米。
咸丰七年(1757)建碑,文革期间碑柱被毁。1995年族人捐款修复。该墓对研究贵阳地区历史及土司文化有一定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