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龙洞桥 是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筑城龙洞桥,又名见龙桥,俗称老桥。
始建于明朝初年,位于今龙洞堡见龙桥上游300余米深湾处,两岸山岩陡峭,桥建在深邃的河沟里,横跨南明河支流鱼梁河上,靠近龙洞堡。
距贵阳市区约13公里,桥、堡均因附近的见龙洞得名。
它是明、清湘黔驿道之要津,现还能见到驿道痕迹。
龙洞桥为青条石砌成的三孔石拱桥,东西朝向,它不同于平常的石拱桥,而是一座奇特的“S”形桥,桥身东窄西宽,桥面平整无护栏,桥下河水清澈,可见游鱼。
2001年文物普查时实地测量:
桥长64米,宽的一端8.5米,窄的一端4.7米,依山形水势,修建得别具匠心,是将一座单孔石桥和另一座双孔石桥衔接成的三孔石拱桥。
筑城龙洞桥南接头铺,北连老纸厂,地处驿道上,为贵阳东面门户。
龙洞桥在多部志书里均有记载,大明朝弘治年间《贵州图经新志·关梁》载:
“龙洞桥,在治城南十里龙洞铺侧。”(嘉靖)《贵州通志》载:“龙洞桥,在治城南龙洞河上。”清乾隆《贵州通志》载:“龙洞桥,在城南十里头铺。”
清朝道光年间《贵阳府志》载:
“龙洞桥,在城南十五里头铺。”实际里程,前者是由油榨街算起,后者是由南门口算起。
据当地村民介绍,昔日龙洞堡地址即在龙洞桥东面的山上,该桥原有碑记,1956年被毁。桥为什么修建成“S”形?
据当地的老人们讲,当初新建桥时,因山洪暴涨,大水将整座桥淹没,龙从见龙洞乘势而出,从桥边经过,龙尾摆动,把桥弄塌,龙前行似“S”形,人们便把桥按照龙行走的形状建成,以便龙能往来自如,使桥巩固。
这虽是传说,但说明此桥修建的神奇,让人浮想联翩。
2003年9月22日,龙洞桥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又在原老龙洞桥的下游的不远处,又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新龙洞桥。
新龙洞桥的桥长28米、宽6米、高11.2米,作公路桥使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建的见龙桥通车后,新龙洞桥便成了历史遗迹,仅供人通行,有关部门在桥面上加建桥棚,形成了一座别具一格的风雨桥,为当地的风景再添一彩。
当地的第三座龙洞桥又叫“见龙桥”,建于1985年,属现代的单孔钢筋混凝土拱桥。
桥长90米、宽20米,半空飞跨龙洞河上,整座大桥宽阔平直,极为壮观,是通往湘、桂公路的重要桥梁。
三桥并列横跨,高低错落,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并存,古今辉映,形成了三桥叠跨的独特景观,它与“龙门”摩崖和龙洞河的迷人风光交融在一起,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装点着贵阳的东大门,让爽爽的贵阳又增加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