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陶艺教育为平台,使陶瓷“活”起来
南宋官窑博物馆在以精品陈列诠释陶瓷文化的同时,还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开设了独具一格的陶吧,我国传统制瓷中的几种基本方法都能在这里体验到。参观者在领略了陶瓷文化的魅力后,能在这里自己动手,感受陶艺创作带来的快乐。陶艺中心推出以来受到众多孩子和家长的青睐,已成为博物馆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
2008年,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未成年人教育“第二课堂行动计划”,博物馆抓住机遇,通过积极研究、策划、整合,进一步挖掘藏品、遗址、陈列、陶艺教育等方面的潜力,推出了“陶瓷文化体验之旅”、“陶瓷文化进校园”、“陶瓷模拟考古”等一系列活动,期间博物馆联手教育部门,精心策划组织了以百年奥运为主题的杭州市首届中小学生陶艺创作大赛,吸引了众多孩子踊跃参加;2009年,又以上年的成功为基础,举办了以庆祝祖国60周年华诞为主题的第二届陶艺大赛,活动历时半年,丰富的内容吸引了60多所学校的孩子参与其中,得到教育界和新闻媒体的一致好评。南宋官窑博物馆通过第二课堂引导青少年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城市人文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收效显着,在72家第二课堂场馆中被评选为最受学生喜爱的10个场馆之一。
3.走出保护与利用困境,探索土遗址有效保护之路
1990年,依托郊坛下窑址而建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面竣工,在窑址上建有约1400平方米的保护大厅,是国内少有的大型文物保护建筑之一。大厅采用大跨度的钢质网架结构,将发掘时揭示的南宋官窑生产工艺各流程包罗其中,用木结构围栏圈围,观众可凭栏观望,并借助各遗迹点的简要说明,遥想800年前这里曾经拥有的辉煌。保护大厅建成后的10余年时间里,接待了国内外的30余万观众,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地区土遗址保护中的共性问题——因多雨、潮湿及地下水位高而造成的对遗址的侵害也日益凸显。与发掘之初相比,某些遗迹点已日渐模糊。针对地下水及风化对遗址的侵害问题,在2002年实施的博物馆陈列改造中,经考古、土壤专家论证,并借鉴国外遗址保护的做法,对作坊遗址大胆采用了总体覆土复原、局部原貌展示的方法,不仅妥善解决了一直困扰的保护难题,而且尽可能真实地还原遗址的历史原貌。今天,当观众走进遗址保护大厅,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凭栏远望,而可沿着木制通道行走于作坊间,零距离感受800年前这里曾经创造的辉煌。在龙窑区域,博物馆增设了三维动画片《龙窑的烧造过程》,观众可形象直观了解瓷器的烧造过程和原理。
4.注重对话互动,打造文化品牌
(1)走出去、请进来,以临展为博物馆提升知名度和生命力。近两年来,博物馆充分整合、培育、利用民间收藏资源,建立了良性互动的交流平台,围绕“陶瓷”话题,先后举办了《印象西湖陶艺特展》、《宋瓷风采展》、《“对流”三地当代陶艺展》、《盛世风华——清代康、雍外销青花瓷精品展》、《青韵——杭州民间收藏越窑青瓷精品展》、《玉瓷映西子青韵鉴品质——2009现代龙泉青瓷精品展》等;同时,博物馆还主动对话大馆、强馆,在2008年为配合杭州市政府举办的纪念南宋定都临安870周年的首届“南宋文化周”,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了“南海遗珍——南海一号水下考古成果展”,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2)携手媒体,扩大影响。近年来,博物馆不断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对推出的专题活动和展览从前期策划、准备、进展、开幕、影响等不同阶段进行报道。如《南海遗珍——“南海一号”水下考古成果展》,博物馆从布展期间便主动联系多家新闻媒体。展览期间,我省的报纸、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各大媒体均以浓墨重彩的篇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重点报道。一时之间,报纸上、电视里、广播中都频频出现“南海一号”展览的身影,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传承传统技艺,发展文化产业。博物馆建成开放后,一直致力于依托发掘成果、恢复和发展南宋官窑传统工艺。为此成立专门的研制组,并建立了现代化的实验室,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磨砺,南宋官窑的仿制品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曾先后获得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其后博物馆又使科研成果成功地转为小批量生产,通过近年来的市场培育,南宋官窑仿制精品不仅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喜爱,且已成为高档的国内外礼品,被誉为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形象代言产品之一。目前博物馆正积极与周边的相关企业合作,联手开发生产创新产品,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
5.抓住大项目带动的战略机遇,找准定位,探索持续发展
博物馆近年来令世人瞩目的建设和发展,与杭州市围绕“构建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决策,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密不可分。这期间,作为西湖风景名胜区有机组成部分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其身处玉皇山南吴越、南宋文化核心地带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其饱含的深厚陶瓷文化底蕴,深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有幸搭上了西湖综合保护的建设工程快车道。前文所述的“南宋官窑历史文物陈列”改扩建工程和以打造“中国陶瓷文化陈列”为核心内容的二期扩建工程都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所取得的。目前,博物馆已从初期占地15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扩展为占地40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不仅馆容馆貌发生了根本变化,馆藏文物也从几百件增长到2000余件,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博物馆功能已从最初依托遗址建造、单一保护和展示遗址扩展为集收藏、展示、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陶瓷文化中心,社会辐射度和影响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