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手笔:大城帷幕徐徐拉开
其实,在村庄升级的背后,是整个大贵阳的升级。
如果仅仅以常规的人口计,贵阳早已可以称大城市。何为大城市?在我国划分标准是,非农业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是小城市,20—50万人是中等城市,50—100万人是大城市,100万人以上是特大城市。按照这种理论,贵阳市以原有中心区——两城区的人口就可称为特大城市了,但是以真正的大城市相比,不管是商业、金融的发达还是品牌影响,贵阳还是一个小城市。
也正因为如此,100多万人口聚集在两城区时,造成的是人挤人、房挤房、车挤车,仅以人的密度计,贵阳城市早已超过一些国际大都市,如上海、东京等。
贵阳城市突围势在必行。
在2009年之前,贵阳也是多次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但由于总总原因,都没有达到实践的理想。
经过几多实践和论证,贵阳终于在2009年9月强势推出《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贵阳大城梦想帷幕徐徐拉开。
作为贵阳城市战略发展的大手笔,《纲要》新划定的贵阳市中心城区北至修文扎佐镇、南至花溪区高坡乡、西到清镇城区、东到修文白宜乡,整个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
在这样的规划下,市域人口甚至可达500万人。
何谓大手笔,也就是在96版的城市总规上,贵阳市中心城区的范围又向外延伸了一圈,青岩镇、高坡乡、百花湖乡等地名将不再是郊区的概念,中心城区范围从495平方公里升级为1230平方公里。
大手笔的意义在于,贵阳大城梦想的升级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还在于规划的科学和因地制宜,甚至因为区域经济板块的细分而增加了升级的底气和信心。
以贵阳甚至贵州的生态优势作为统领,生态文明城市理念和要求贯穿《纲要》始终,贵阳市未来十年的发展将以“生态”为方向,在中心城区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届时,整个中心城区将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布局结构,即一个包括老城区、金阳新区、小河和三马片区的中心城市,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和南岳山脉这三条山脉为主体的环城山带,花溪组团、龙洞堡组团、新天组团和沙文(高新区)组团等为主的多组团。
这就意味着,贵阳不只是两城区是城,小河、金阳等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各组团不再以郊区的身份游离于贵阳经济体系之外,而是在生态文明城市、大贵阳经济圈的统领下各种发挥优势,既统一又相对特色,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
另外,根据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也将按照“一个市级中心四次组团级中心”的结构架设。其中一个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即由老城区和金阳新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布局主要的市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全省、全市;四个组团级中心,即沙文、新天、龙洞堡、花溪主要布局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周边区域。同时,全市行政中心为金阳市级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和医疗卫生中心由老城区与金阳新区共同承担,高等教育中心由贵州大学等高校承担。
考量花溪、金阳、小河等纳入中心市区,生态文明城市统领贵阳升级,徐徐拉开的帷幕告诉人们,贵阳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