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战役是饮用水源保卫战。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是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被称为贵阳人民的三口“水缸”,前些年水质持续恶化,局部水域出现蓝藻。2007年贵阳启动“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专项行动,组建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集中履行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执法等职能。
第四场战役是森林保卫战。对违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资源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近年来共审结破坏森林资源案件83件,102名毁林者被判刑。
扬长避短坚持生态立市
贵阳目前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重点发展旅游、会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贵阳避暑季”、“贵阳温泉月”等旅游品牌,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一批投资额大、拉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点工业项目,增强生态型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使第三产业的增速和比重连续几年高于第二产业,去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5.5%、44.6%、49.9%,形成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行“择”商“选”资,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过程中,贵阳市坚持环保至上、民生至上,拒绝“饥不择食”,不管项目能够提供多少gdp和税收,只要不符合环保要求,一律不准引进。近年来,贵阳市共放弃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求的项目500多个,资金合计达450亿元。
目前,贵阳已连续3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去年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贵阳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市gdp达到902.6亿元,增长13.3%。尤为可喜的是,贵阳市旅游总收入连续3年增幅在50%左右,去年达到57.4%。
“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贵阳的实际,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