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发展生态环境民生同改善
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核心是以人为本。贵阳市举全市之力,让生态文明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村寨。
贵阳市经济欠发达,老百姓生活水平与全国很多城市差距比较大,贵阳市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突出位置,提出了“六有”计划,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贵阳市奋力发展旅游、会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贵阳避暑季”、“贵阳温泉月”等旅游品牌。去年,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贵阳市仍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全市gdp达到902.6亿元。贵阳市旅游总收入连续3年增幅都在50%左右,去年达到57.4%。
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即“两湖一库”,是贵阳市的主要饮水源,承担着中心城区70%以上居民的用水供给任务,被称为贵阳人的三口“水缸”。为了保护市民的饮水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2007年贵阳市启动了“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专项行动。创新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宣传手段,组建了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集中履行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执法等行政职能;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环境保护法庭;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大幅提高污染和破坏的成本;成立了“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现已收到捐赠资金4650万元;精心实施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物净化、生态修复五大工程。目前,“两湖一库”水质较2007年已明显好转。
贵阳市还建立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截至今年4月底,贵阳市竣工经济适用住房1024万平方米,解决10多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07年开始,贵阳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住有所居”行动计划意见》、《贵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贵阳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分配意见》。2009年将全市人均居住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今年6月开始,将申请廉租房范围扩大到人均月收入975元以下住房困难群体。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整区(市、县)推进,去年完成5万余户。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贵阳把交通基础设施放在了重要地位,贵阳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多修路、快修路、修好路,千方百计加快建设“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骨干路网。
目前,全长121公里的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以及甲秀南路、北京西路、机场路、水东路、黔灵山路等骨干道路已建成通车,甲秀北(中)路、北京东路、北二环、东二环等道路开工建设。环城高速公路建成后,使贵阳城区面积由过去的4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1230平方公里。
摆贡寨是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党武村的一个自然村寨,有居民78户260人。这里曾经是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寨内污水横流,房屋布局散乱,农民思想保守的一个自然村寨。
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摆贡寨在危房改造和村寨整治作为“三为民”重要抓手的大背景下,整合资金、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有序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他们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业;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摆贡寨基础设施已完成进寨路、串户路建设,用上了节能环保的led太阳能路灯以及节能环保沼气池,实施危房改造及房屋立面整治。
上述举措使摆贡寨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告别了过去临棚乱搭、墙面乱画、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的脏、乱、差现象,生态环境良好。“人在寨中,寨在画中”便是现在摆贡寨生态治理后的真实写照。
摆贡寨的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很多人都到外面务工挣钱,现在基本没人再外出务工了,通过发展生态产业,2009年摆贡寨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500元,同比增长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