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在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中因山制宜、依山就势,在建设特色山区小城镇的同时,还切实保护了贵州的青山绿水。
产城融合
实现互生共赢
产业兴,城镇兴。
对于如何快速提升贵州城镇化率,赵克志说:“产城互动是其中的抓手和重点。实践证明,在园区和城市建设过程中,路修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哪里的土地就会随之增值。”
为此,贵州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坚持走“产城互动”的路子,把产业园区建设与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促进产城一体化发展。
各地根据资源、地缘和产业基础,选准主攻方向,打造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那些适合小城镇的资源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的、有传统优势的项目,小城镇建设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周转站”、主导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地处乌江源头的威宁县东风镇是煤矿资源富集大镇,近年来通过走绿色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原煤—洗煤—煤化工—新型建材”的产业链,实现煤泥、煤矸石等废弃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推动煤矿企业优化升级转型发展,构建乌江源的生态保护系统。与此同时,贵州还积极发展白酒、茶叶、特色食品和民族药业等轻工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向园区集中。
如今,集镇上一幢幢新楼矗立于蓝天碧水之间,一个开放、包容、热情、活力的现代城镇实现绿色崛起。
加强配套
提升综合承载
当然,“绿色”不只是栽几棵树,只种几排花,更重要的是从城镇功能入手。陈敏尔说,搞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上不去,产业发展不了,人口也聚集不了。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了2013年的小城镇建设工作目标:重点完善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项目库。实施70个市(州)级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或完善1个路网、1个标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启动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1个敬老院、建设1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8+3”工程(在“8个1”的基础上,力争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踏进因鸭溪窖酒而扬名的遵义县鸭溪镇,小城镇建设正如火如荼;素有“黔中小江南”之称的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先后完成了20余个项目的规划建设。2012年,旧州镇荣获“全国绿色低碳小城镇”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小城镇……
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贵州省示范小城镇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21个,到位资金49.22亿元。100个示范小城镇在建项目698个,建成107个,完成投资33.6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23.54%。
未来的贵州,小城镇变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