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州省图书馆(北馆)宾客盈门、异常热闹,《金德明》新书首发暨岩溶摄影绘画艺术展揭幕仪式在这里举行。相关单位领导及旅游、科技、摄影界人士莅临祝贺,和坐着轮椅的金老师共同见证这一意义非凡的盛典。
拍摄溶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时任省委副书记徐健生高瞻远瞩,看准贵州的“穷山恶水”是宝贵的旅游资源,要开发出来造福于家乡百姓。他亲临一线、身体力行,带领一批有识之士披荆斩棘、拓荒铺路,金老师就是这些铺路人中的一员。在此后的22年中,金老师与贵州科学院的同事、地质工程师汪朝阳搭档,置生死于度外,过暗河、下天坑、淌急流,历尽千难万险,先后考察600多个溶洞、拍摄4000余幅图片。
那年在织金县政府支持下,他们进打鸡洞(后更名为织金洞)连续工作13天,原始洞穴里漆黑一片、湿气逼人,带进去的草垫子都可挤出水来。金老师却被洞内神奇美妙的景观深深打动,强烈的创作激情和炽热的探索欲望使他一直处于极度兴奋中,完全不知苦和累,选景、拍摄、冲洗,用相机记录着洞内的绝世奇观。这天,当他把配备灯光人员安置在不同位置,自己调好镜头下令开灯时,却没几个人亮灯,原来那些助手们疲乏不堪、已睡着在冰冷的岩浆水中。当地民工有的几兄弟轮换进洞,有的支撑不住被抬出洞外,而金老师一直爬高下低、找角度、调灯光、计算感光度。拍“十万大山”和“地下星都”时,他以极慢速度曝光1个多小时,有时忙活一天只能按下一次快门。每天拍完片又在漆黑潮湿的岩洞中冲洗,稍不满意还要重拍。曾做黔剧团舞美的他,将精湛的摄影技术和完美的灯光设计相结合,采取前、中、远景分层次、分条块曝光手法,使所拍照片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尽管现在的摄影器材和洞内条件都今非昔比,但至今没人能超越金老师当年的拍摄水平。
待出洞时,帮忙的小伙子们都四肢水肿,金、汪二位老师勉强撑到洞口便瘫倒在地。当他们喘过气来,就带上这批图片到县政府架起幻灯机,由汪老师客串解说作汇报——这个藏在地下的迷人仙境令土生土长的县领导们惊呆了。此后,金、汪二位老师和相关部门4次进入打鸡洞做深入细致的勘察,基本摸清洞内结构及景观分布情况。在继续勘察全省600多个溶洞基础上,比较鉴别确认打鸡洞最具开发价值,为省委省政府做出开发打鸡洞的决策提供了依据;1984年7月20日,在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光明日报社有关领导的关照支持下,《中国贵州溶洞奇观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以金老师拍摄的120幅实景图片展出13天,吸引 30多个国家的宾客和观众5万多人。打鸡洞赢得了“国宝”、“球宝”、“大自然创造的大奇迹”等美誉,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贵州轰动京城、享誉世界,为贵州走向世界、世界了解贵州做出了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