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倒——巴身小人奇特的装束
走进寨子,听到狗吠声传来,先是一条,后是一群,此起彼伏,叫得很响,在响声中先看到了有前额挽“螺髻”,插红色木梳的老年妇女。这种发式在唐代的绘画、雕塑与墓壁画皆可见到,唐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画中,有很多螺髻发型。其形高耸而不走落,在长安风靡一时,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王渔洋诗赞为“青螺如髻秀堪餐”。
后来看到了已婚女子,他们的发髻最为讲究和奇特,前额挽螺髻,用自制的长约8寸的“月牙型”木梳,由中间截断为两节,绑在1尺5寸长的两块竹片两端。一端由左插于螺髻发内,其发绕竹片下垂成三角形,犹如船帆一般。红色木梳角露出,犹如晒纱线一般,别致前卫。这种发型巴身小人叫梳子。
头发两边的木梳象征了5千年蚩尤时代的牛角文化,据上古神话传:“人自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蚩尤善战,被尊为战神,由于苗族人民对自己祖先的崇拜,为了不忘记始祖,蚩尤,就把牛角木梳鬓在头上世代相传。是纪念、防身之意,也是同一宗族的标志。巴身小的朱兴权是一位知晓夜郎礼仪,能背夜郎古歌的老人。古歌里说:“他们的祖先有9个儿子和7个姑娘,祖先战败后,要各自逃命,分散躲避,妯女间就约定以梳子鬓于发上为凭,一分为二者为大哥的后代,其余与梳子鬓于发的其它位置区分哥弟后代。头发里面的竹节则象征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用竹片来装饰头发,将梳子分成两半,这在各苗族支系中是独一无二的,是自称“撒苗”崇拜夜郎竹王的历史见证。
正在帮助年轻妇女梳发型的大妈说:“做这种发型没有别人的帮助是不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