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身小婚俗——夜幕下的婚礼
在农历“四九”天,一户姓王的村民要为儿子举行婚礼。怀着对消失了两千多年的夜郎古国重现江湖的好奇心理,我们决定去参加婚礼,亲身感受夜郎后裔的婚俗遗风。
虽然是“四九”天,紫云的深冬也算不上寒冷,天上没有雪飘,也没有雨洒,没有树枝的舞动,只感受到微微的寒风吹拂着脸。大山深处的巴身小,翻过一个山丫口,远远就跳进了眼帘。寒风抖落了掩映村庄的绿叶,错落有致的瓦屋,暴露在半坡上阴冷湿润的天底下。唯有寨中的那棵古树依然葱郁。
娶亲嫁女,是山里人最大的喜事,七里八乡的亲朋好友,早早就赶来帮忙了,杀猪、劈柴、担水、洗菜、贴对联,苗家的山寨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主人把我们迎进家里,在红红的火炉旁坐了下来,寨里的老人也来了,同我们拉家常说古今,期盼着新人的到来。
玩了一天的鸟儿又在房前屋后的树上叽叽喳喳叫了,暮色归来的老牛悠闲自在地走进村子,迎亲的队伍依然没有到来。我在诧异的询问,才知道苗家异样的婚俗。我们是由两名“押礼”先生,两名娶亲婆等组成的迎亲队伍,挑上彩礼,前一天傍晚赶到新娘家,酒足饭饱后,在红黄的烛光下祭祖过后,“押礼”先生清交彩礼,而又有意不按约定给足彩礼,往往就为一双鞋子大吵不休,这叫“吵亲”。天边有了一些鱼肚白,在法师的主持下,哥哥背新人出门上轿起程上路,叫越走越亮。山里的苗家人不做这些,迎亲的队伍是当天上午才出发,酒足饭饱后,在中堂屋摆上两桌“八大碗”,大舅身背杀死洗净,挖出内脏的公母鸡各一只、米一升,站在侧门等候。新娘和伴娘及其送亲姐妹,站着吃点菜后,送亲婆跟着大舅(客头),新娘在中间,伴娘随后,四人各撑红伞一把,踏上了婚礼的征程。一路上,无论坐车步行,遇上桥梁,必由大舅背新娘过桥,视为吉利。在我不解的时候,坐在身边的老人又开口了,说:“其实在昨天夜里,按竹王传下的规矩,已在家族中选了两名儿女双全,家境好,妻子没有怀孕的男子,背着装衣服的口袋,去新娘家找厨师背来了新娘试穿过的一套新衣服,新娘就算到家。这两名背衣服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踩第二天娶亲队伍走的路。拿到衣服后,再三叮嘱厨师,要告诫娶亲的队伍,按照他们踩的线路行走。这是一条吉利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