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屯”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变为“青岩堡”。
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寺庙、楼阁无不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虽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风韵犹存。青岩镇的镇子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有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总给人以悠悠古韵。
黄老伯玫瑰糖
青岩古镇上最有名的小吃便是这黄老伯玫瑰糖作坊生产的玫瑰糖了,味道真的很不错,贵阳超市里卖的玫瑰糖都是一根根长条的,青岩古镇自产自销的玫瑰糖都是颗粒状的,里面的玫瑰汁非常甜。黄老伯家世世代代以制糖为生,其实在他以前,黄家已经有10代人以制糖为生了。据说12岁的时候,黄老伯就跟着父亲学制糖,到21岁时,他正式上灶熬糖。老人家曾经对媒体说:制糖是考验体力和耐力的活儿,泡麦芽是第一步,接下来是碾米粒、淘洗芝麻、熬糖、拉糖⋯⋯整个工序要用整整两天的时间。没有耐心和体力是做不好糖的。做了一辈子的糖,年逾古稀的黄老伯现在还在做,而且每次都是亲自上灶,每个细节,每个工序都恰到好处,几十年来,没有一丝错漏。
实际上,黄家的手工制糖在黄老伯的手上变得更加好吃了,原来做出来的麦芽糖只是甜,后来,黄老伯加进了玫瑰,于是,原来的“寸金糖”变成了“玫瑰糖”,更受人们的欢迎。
老爷子至今不愿意引进机械化生产,他认为机器会破坏糖的美味。现在,黄老伯家每天生产玫瑰糖200斤左右,基本上是自产自销,曾经有贵阳的超市找到他,表示他生产多少就收多少。进超市当然能卖得更好,可固执的黄老伯不愿意受制于人,他的观点是“我的糖,我愿意怎么卖就怎么卖!” 这样,完全的手工生产,效率当然很低,因此黄家玫瑰糖总是供不应求。
走在古镇的街上,两旁琳琅满目的货摊,满满地堆着各色千奇百怪的民俗物品,羊角梳、牛角梳、地戏面具、苗家银饰⋯⋯最为显眼的是墙上高高低低挂着的蜡染布艺,好一片姿态婀娜的流光异彩,随风在阳光里轻轻摆动,主人家常常会从面的木窗中探出头招呼道:“看,很漂亮吧。”
走着,看着,体会着,无论是古道客栈中的静谧,还是祠堂老墙上的石刻;无论是绿荫深处的悠闲人家,还是摆摊设点的市井小贩,仿佛都有一段悠长的故事,就如一本泛黄脱线的老书等待着你的阅读。我喜欢这里,不是因为被不堪尘世牵绊而渴望一个幸福桃源,也不是偶尔涉足此地被别样的风情所吸引,这些平日里忽略的、轻视的那些点滴,无数的点滴交汇在一起,折射出这般细腻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