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苗族大迁徙舞苗族称“够戛底戛且”,意为寻找居住的地方,为赫章苗族记载苗族大迁徙历史过程的民间舞蹈。据赫章苗族古歌叙述,苗族是从盛产稻谷、棉花的很遥远的直米力(今河北)地方迁来的,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不知经受了多少折磨,多少困苦,跋涉了多少山川河流,才到到贵州的黑羊大箐(赫章)。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的这段苦难史,将迁徙的史绩绣进服饰,编成歌谣编进芦笙调和芦笙舞蹈中,以表达对故土的留恋,对祖先的怀想。
基本内容
苗族大迁徙,苗语称“够戛底戛且”,汉译意为“寻找居住的地方”。其舞正如其名,运用了舞蹈、芦笙、古歌等综合手段,叙述了苗族大迁徙的途中生活,对敌作战、突破封锁、翻山越岭、横渡江河到达贵州黑羊大箐(赫章)后安居乐业等主要历史事实。舞蹈内容与多方考证的苗族迁徙历史惊人的一致,被人类学、社会学家们认为是无字民族用非文字的手段“写成”的民族历史教科书。是天才的创造,具有非凡的文化创造力与想象力。建国前,该舞曾被统治阶层斥之为“反舞”禁止吹跳。此事正好佐证了迁徙舞具有深刻的历史叙事内容。
苗族大迁徙共分三场。
第一场为鸡叫舞,表现苗族先民群迁的场面。在鸡叫黎明时分开始整队出发,有几声宁静的鸡叫,群迁有踮脚步、踢走、爬坡三个动作。第二场为行路舞,表现苗族先民迁徙途中的场面。动作有留恋、回望、强身、射弩、探河、站立、甩腿欢跳、向山神河神敬酒,喝壮行酒等,回头看和歇息两个动作表示对故土的留恋。第三场为天亮舞,表现胜利渡河摆脱追兵后的欢乐场面。主要动作为:一是黄夭狸捅蜂窝,意为捅敌老窝。二是瞎耗子通地路,意为迁徙途中钻入古老森林。三是公鸡捉虱,意为战争过后短暂休整。四是黄麂逛山,表现胜利的喜悦与欢乐。五是滚追,表现苗族打猎场面。六是森林探路,表现群迁队伍在原始森林中的行进。七是游龙翻身,形容在战火中爬坡下坎前进后退迂回作战,八是二牛防虎,意为同心协力抗击敌人的袭击。九是仰头望月与倒立青石,抬头看明月中在砍树的老人,心中怀念失掉的城池。十是倒挂金勾,表现迁徙途中,攀悬崖爬峭壁互相搀扶而上。十一是仙女背水,表现苗族妇女背水等场面。十二是夜探悬崖,表现昼伏夜行,深夜还在悬崖峭壁间探路前进。十三是横渡险礁,表现苗族先民不怕困苦,互敬互爱,相互帮助渡过黄河的情景。
苗族大迁徙舞以史诗般的舞蹈动态叙述了苗族人民大迁徙的苦难历程,艺术地再现了大迁徙的历史画卷。此舞气氛壮烈,舞步沿稳凝重,动作轻捷古朴,芦笙曲伴随古老歌谣,追思了苗族先民英勇善战、历尽艰辛终于找到理想家园的漫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