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黔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戏剧

 

  黔剧,地方剧种,曾名文琴戏,流行于贵阳、毕节、遵义、安顺、黔西南等地区。


  黔剧,是由流传在贵州的曲艺扬琴(又名“文琴”、“贵州弹词”)于1953年发展而成的。


  清光绪年间扬琴在贵州已很盛行。它的文字唱本在嘉庆、道光年间便传抄。现存传统唱本四百余折,大多由古典小说和戏曲剧本改编而成。唱词以韵文为主,沿袭讲唱文学的“三、三、四”和“二、二、三”两种句式。伴奏乐器除扬琴外,尚有瓮琴、月琴、小京胡、二胡、琵琶、三弦、箫、笛、怀鼓、碰铃、引磬、摔板等。基本曲调有〔清板〕、〔二板〕、〔扬调〕、〔苦禀〕、〔二流〕、〔二簧〕等六个,曲牌有〔八谱〕等七个。唱腔婉转,语言质朴。


  黔剧是由说唱艺术贵州扬琴搬上舞台扮演而创立的新兴地方剧种,诞生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60年代被正式命名。它的唱腔,主要是继承发展了文琴民间说唱艺术的传统。它的表演是在吸收、借鉴昆剧 等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又学习当地各民族的民间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演员一般比较年轻。

历史沿革


  黔剧的前身是贵州扬琴。贵州扬琴,亦称贵州弹词、文琴,是一种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分角色坐唱的说唱艺术。


  清嘉庆年间,贵筑县的颜词徽,清道光五年(1825)兴义的张国华等人,曾在诗文中提到贵阳有扬琴的活动。今人俞百巍经过多年的高歌研究认为,扬琴“在清康熙年间就开始在贵州流行,至今已二百多年历史”(《关于贵州弹词和文琴戏》)。光绪年间,云南扬琴、四川扬琴、四川清音、湖南常德丝弦等相继传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扬琴的发展。光绪九年(1833),王石青、蒋发三、丁小瑞三人在贵阳建立扬琴“三友社”,在“文音茶社”里公开演唱。之后,黔西于光绪十一年成立“文音俱乐社”,织金于光绪十五年成立“庭院乐府”,安顺于光绪十六成立 “相悦茶社”,毕节于宣统三年(1911)成立“同乡娱乐会”,1921年前后,遵义、安顺、盘县、铜仁、都匀、兴义、安龙、独山、大方、贞丰等地相继出现了扬琴班社。经过多年的演唱实践,贵州扬琴逐渐成熟定型。据《贵州弹词汇编》记载,最早的贵州扬琴唱本是《二度梅》,于光绪十十六年由王石青编次。


  黔剧诞生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


  1950年,大定(今大方)县的扬琴艺人为配合“清匪反霸”运动,用贵州扬琴的曲调为秦腔剧本《穷人恨》配曲,用当地方言演出,开创了黔剧的先声。此剧用扬琴、三弦、胡琴伴奏的调子,传达悲喜的剧情,歌曲台词通俗易懂,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1952年秋,黔西县扬琴艺人徐有三、封炳坤、李绍芝、魏利亨等,将婺剧剧本《百日缘》配以贵州扬琴唱腔,用当地方言道白,模仿京剧、川剧的表演、锣鼓,演出获得成功,并取名为文琴戏。尔后,徐有三又将贵州扬琴的传统曲目《搬窑》整理改编成文琴戏排练,在该县武神庙为第一次区乡干部会演出,熟悉的乡音土语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这次演出被黔剧界认为是黔剧的诞生。


  1954年春,黔西县成立了业余文琴剧团。为建立文琴戏的观众基础,该团在以后的两年中,到全县百分之七八十的乡镇演出,受到普遍欢迎。随后,该团又到临近的金沙、织金两县演出,为观众喜闻乐见,并激起两县扬琴艺人的仿效。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