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平秋镇地处锦屏县西北部,距离县城22公里,东邻本县三江镇,南临三板溪,西接剑河县磻溪乡,北与天柱县石洞镇相连。地跨东径108°52′至109°8′、北纬26°35′至26°43′之间,是锦屏、剑河、天柱三县的交汇处,幅员112平方千米,林地面积8800公顷,稻田面积443公顷,旱地面积297公顷,年降雨量1220毫米,年无霜期270天,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8℃,年总积温5280℃,辖19个行政村,现有3718户,16000人,侗族人口占99.3%。地形为雷公山脉延伸部分,山高水也高,形成了溪河峡谷纵横交错。
平秋交通便利,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及移动和联通通信网络,六个村通程控电话,现已修通平秋至三板溪库区公路,2006年将启动锦屏到平秋油路建设,平秋至高坝至剑河磻溪公路镶边已完成规划设测,平秋至天柱石洞连接桥,正在积极争取,平秋将成为黎平、锦屏、天柱、剑河的交通枢纽。
分布区域
以平秋镇为中心,包括锦屏县彦洞、三江、大同、启蒙等乡镇,及天柱县、剑河县、三穗县、镇远县等周边地区。
在民族学上,平秋是北部侗族的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平秋独特的民族习俗、文化历史。平秋镇集中了北部侗族之精华,其服饰为典型的侗族风格,婚俗文化丰富多彩,侗家牯脏斗牛精彩纷呈,侗族大歌激昂雄壮,山歌、花歌、情歌、古歌、踩堂歌婉转悠扬,这些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体性、社会性、娱乐性、艺术性,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因此有“北侗风情看九寨,九寨风情看平秋”的说法。
历史渊源
平秋北侗婚礼习俗,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产生的年代及历史发展缺乏依据。据当地一些碑记和老人口传,明清时期都已盛行。建国至“文革”时期,由于经济困难,其规模较小。2002年《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出台,北侗婚礼习俗得到有效保护。2001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栏目对婚礼习俗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报道,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