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苗族芦笙历史,源远流长,芦笙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新唐书?南诏》说:“西南蛮“吹瓢笙,笙上管,酒别客前,以笙推盏又酹”。“参差六竹管,长芦黄钟涛,短声清微散,舞来随节施,吹去别促缓,苗女共苗男,纷月花满山”。这是唐代有关对苗族芦笙文化的记叙。
《宋史?西南溪峒诸蛮传》说:“一个吹瓢笙如蚊纳声,良久,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说的也是芦笙与芦笙舞。
《黔南识图》说:“择平壤为月场,男女皆艳股,吹芦笙,踏歌 而舞。”
《黔书》卷四“释名”条说:“笙生地,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以受簧,是为匏笙,女娲氏之笙也。”
郭沫若在《今昔集?钓鱼城访古》说:“笙之类乐器据我看来,起源于苗族,苗族民间每家均积备有芦笙。”
1979年版《辞海》说:“芦笙是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流行更广。”
屈原的《楚辞?天问》(阚子篇)称:“楚笙冠中国,楚人吹笙天下第一”。战国时楚称荆蛮之地,“荆蛮”就是苗族曾居住的地域。“楚笙”就是苗族芦笙。
可以说,芦笙是苗族传统乐器,芦笙制作工艺伴随着芦笙文化的兴起而不断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