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牙舟陶工艺是居住在平塘县牙舟镇布依族的一种世代相传的民间技艺,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古代的传统制陶技艺,甚至带有一定原始性。
1、 泥料:
牙舟镇陶土资源十分丰富,制陶原来都用“白胶泥”作原料,烧结温度较高(1100℃以上)烧成后陶质呈白色,这种陶泥直接从当地田中挖取,由于这种取泥法对水田有一定损伤,上世纪革七十年代后又增加使用一种带石质的“紫 陶 泥”作原料,这种泥烧结温度较低(900℃左右),烧成后呈灰色,十分雅致,这种泥可到牙舟镇周边山上开采。泥料加工序为:生泥——运进泥塘——粉碎——浸泡——发酵——用人脚或牛脚踩——用泥刀反复砍打——拣除泥中石子草根等杂物——熟泥。
2、 成型:
传统成型方式、方法有捏塑、印坯和拉坯三种,其中,捏塑最有特色:先用于捏出基本造型、再用泥条在泥坯表面堆出浮雕图案的大致形状,最后用竹片压出细部花纹。近年来又引进了注浆手剪纸贴花等新技术。
3、 制釉和上釉:
牙舟陶的基础釉有玻璃釉和柴灰釉两种,当地出产一种叫“土子”的铁质富集物,加进柴灰中可制成土釉,土釉呈深褐色,是坛、罐、烟杆斗的主要釉彩。玻璃釉系用玻璃在石臼中冲成碎末,配以含不同金属成份的着色剂,加上米汤作悬浮剂和粘合剂,在盆中配成釉浆,施釉有浸釉法和烧釉法两种,强需在一件陶器上出现多种釉色,还可使用点釉法。玻璃釉由于和坯膨胀系数不一致,会产生美丽的冰裂纹,类似于宋瓷的“开片”。
4、烧窑:
牙舟陶工艺使用的是阶梯窑,当地称为龙窑和爬坡窑,这种窑由若干孔小窑连结而成,能充分利用能源,燃烧用的是木柴,泥坯放在泥板搭成架子上,不用匣钵,由下向上一孔一孔地向上烧,窑工通过肉眼观察火候,烧成熄火后打开窑门,投入新鲜树叶降温,趁热取出烧成的陶器。以前常在赶场天清晨开窑,客商能买到余温尚存的陶器。牙舟陶窑的结构能造成特殊气氛, 窑变时有发生,绿釉中能产生美丽的暗红花纹。
牙舟陶造型古拙,地域民族特色鲜明。代表作有《凤壶》、《鸡头壶》、《盘龙油灯》、《水牛壶》、《蟹篓篮》、《人物动物笔插》、《绿釉三联罐》、《花釉泡菜坛》及众多的动物造型小口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