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州建制纷繁,所辖地域数次变化,且辖地犬牙交错。禹贡时期属荆州西南裔,春秋战国时,境地杂混于牂牁国、夜郎国及楚巫、黔中地之间。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晋永嘉后没入蛮夷,北周保定四年(564年)蛮帅田思鹤内附。建德三年(574年)置建始县。开皇二年(582年)田宗显授黔中太守,知黔州事。置务川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思王县属思州。四年(621年)改为务州。贞观四年(630年)又改为思州。八年(634年)置夜郎县,属巫州。天授元年(690年)改为峨山县。开元二十年(732年)复改为业州。大观元年(1107年)田佑恭内附,置羁糜思州。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沿江安抚司。十四年(1277年)田谨贤降元,隶湖广省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安抚使,领府、州、县及长官司68个。元未思州分为思州、思南宣慰司。明洪武年间思州田氏长房田仁厚分管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两宣慰司,分置思州等八府,实行“改土归流”。思州府仅辖4个长官司。清代沿袭明制,辖地再度缩小。民国二年(1913年)废思州府,改名思县,十九年(1930年)更名为岑巩县至今。
“思州石砚”以贵州省岑巩县古称思州而得名。据清康熙《思州府志》记载,该砚石呈黛青色、内含金星,故称“金星石砚”;而产地思州为“五溪”蛮地,故又称之为“蛮溪砚”。砚材出自思州八景之一的星石潭,景名“文石涵星”(在今岑巩思阳镇坪坝村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