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庆游客参与因素之探讨
-以2004年苗栗国际假面艺术节为例-
陈锦旻 罗元宏 蔡蜜西
明新科技大学 休闲事业管理系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文化节庆游客参与因素,以「2004苗栗国际假面艺术节游客参与因素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参与2004苗栗国际假面艺术节游客为研究对象,施放日期为93年4月25日,所得有效样本398人,研究资料以信效度、次数分配、单因子变异数、t检定及交叉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准时,则以scheffe法进行事后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一、不同年龄游客,以31-40岁者较21-30岁者对「举办地附近餐饮卫生清洁性」为重视。不同年龄之游客参与活动与举办地因素有差异。
二、不同教育程度游客,教育程度以高中职者较为国中及以下者对「住家到活动举办地距离的远近」为重视。举办地因素会因不同教育程度游客而有差异。
本研究发现到该假面艺术节活动的游客,并不太了解其主题性,是故可以建议在媒体上多作推广,而非仅是推广假面艺术节,可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且更可善加推广假面艺术。
【关键词】文化节庆、参与因素、假面艺术节
a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participants of cultural festivities
-2004 miaoli international mask festival as an example-
chin-min chen yuan-hung lo mihsi tsai
department of leisure management
ming-hs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factors affecting participants of cultural festivities. we sent out questioners to participants of 2004 miaoli international mask festival on april 25, 2004 and received 398 valid replies. we ran the collected materials through differ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when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level of differences we compared it with the scheffe method, and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are as follows:
1.on the ape factor: participants aged 31-40 are more concerned with“sanitation of nearby restaurants”, than those aged 21-30. different age groups showed different preference to locations of activities held.
2.o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participants with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distance between home and the location of activities held”, than those with lower education level.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showed different preference to locations of activities held.
this study found that most participants of the mask festival are not clear about the main themes of the festival. we suggest that more promotion should be made in the media on the main themes of the festival to attract more participants.
keywords:cultural festivities, factors affecting participants
壹 前言
一、研究背景
环视国内传统民俗节庆资源相当多元且具特色,如宗教祭典、阵头、乡土文化、原住民庆典或配合岁时节令所举办的特别活动等,皆可转化成为节庆观光的丰沛资源。目前,相关单位也开始着手整合这些资源,且积极推广十二项大型节庆观光活动策略,将国内重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特色,配合岁时节令,经行销包装后推向国际舞台,以吸引国际观光客前来,开拓国内观光旅游市场(王舜皇,2002);由此可知,政府逐渐重视具有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且成为休闲旅游之主流市场。
文化节庆则是结合地方特有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所兴办短期的节庆活动,唤起民众对本土化的认同,更成为观光客的主要吸引力,亦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刘大和(2002)指出文化节庆的定位一直是有争议的,但这与个别节庆的参与者之决定有关。不过,不管是不是兼顾观光与否,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文化节庆的内涵是充实与深刻。而一个好的文化节庆必须长时间投入相当的心力,努力准备才能有所成。因此,主办单位的文化展演之意图与要求就很好要。其次则是可以进一步研究展演团体的准备过程,其与主办单位之间的互动配合、理念发展等层面之了解。
交通部观光局为了发展观光节庆活动于是在2001年开始推展,这在观光政策白皮书里皆有所记载,唯国际假面艺术节却被忽略了,且在众多学者的论文中对节庆所做的研究中,对于文化性质的节庆活动则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以文化节庆为主轴,2004年苗栗国际假面艺术节的游客其参与因素为研究主题,以期能提供节庆活动规划者未来举办节庆活动的参考依据。
贰 研究动机与目的
一、研究动机
传统的节庆活动大多以民俗节庆为主,如庙会活动。到了现今节庆活动已成为许多国家藉以保存或发扬民俗文化、艺术及相关人文景观的资源。刘大和(2002)指出在先进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产业的同时,我国政府的作为显得在认知的意识和创意的积极性都不够。虽然地方民众和县市政府都有较强的现实感受和动机来推动文化节庆,但要提升文化节庆的质与量,最好的策略还是来自于中央政府资源的挹注。但目前这样的消极作为只是徒让时间流逝,殊为可惜。
台湾观光局在二十一世纪台湾发展观光新战略中(观光局,2000),提出三大战略方针;其中并订定『发展观光战略三』为:发展本土、生态、三度空间的优质观光新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活化地方观光,并藉由各县市政府自我评估观光发展主题的方式,且遴选出十二处具有观光市场发展潜力的活动;并将此十二项活动由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观光协会等民间机构轮流主办,期望藉由此十二项庆典活动的举行能促进地方繁荣、开拓当地观光新契机,并利用不同的主题来包装周边观光地区及路线,让台湾每月均有洋溢欢乐的节庆活动。
且近年来在国内由于实施周休二日国人休闲时间增加,各地方相继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可提供给国人不一样的休闲感受。所以本研究主要是想了解游客主要的参与因素。
现今节庆活动不断的蓬勃发展,传统民俗文化类型的活动,也成为主要发展型态与特色所在,更成为观光休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本研究以此项文化节庆活动为例,分析游客参与活动的吸引力及举办地特性,并据以拟定相关的措施,做为其它县市未来推动类似文化节庆活动时之参考。
二、研究目的
根据上述研究背景与动机,本研究旨在了解游客参与的因素为何,并进一步的了解原因。
一、探讨游客参与国际假面艺术节之情况。
二、了解参与国际假面艺术节游客旅游特性。
三、了解人口变项与活动内容吸引力、活动举办地特性及整体因素之差异。
三、名词释义
(一)文化节庆
系指依当地文化特色所衍生出来的一种节庆活动,例如:童玩节、绿色博览会、风铃季…等,大部份是有季节性,代表各乡镇的特色。
(二)参与因素
系指一个人在某一群体中,投入个人的想法、行为及其它资源,使群体受到影响,而产生某种预期结果的活动。
(三)假面艺术节
系指结合当地的特色及延续国外威尼斯嘉年华的精神,表达了各国特殊民族文化的象征。
参 文献探讨
本章内容旨在阐述文化节庆参与游客之定义,文献主要以文化节庆及游客参与动机因素,做为探讨主轴,分述如下。
一、文化节庆的定义
林志宏(2005)说,2003年10月的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根据此「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某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包括五个方面:一、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语言);二、表演艺术;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刘大和(2001)观光文化节庆的基础在于文化的创造力、整合力和专业的经营能力。必须有适当的专业能力之参与。若要期待观光节庆登上国际舞台,则非有更为细腻精致的设计不可;其模式应建立于几项原则:连结地方文化创造力、结合当地的社群、不断累积的经营经验、容许当地与世界文化创造者开放的参与机制。而文化节庆最重要的部份除了表演者以外就是旅游的参与者。
刘大和(2002)认为文化节庆必须是能够持续举行的,否则会失去原有的基础。因此,获得居民的认同就很重要。但在此之外,要文化节庆内涵与品质不断提升,则相关知识的持续学习、研究就很重要。因此,也要同时结合专业机构一同讨论。所以,一方面也要能够尽量结合居民与专业机构来共同形塑文化节庆的主题与内涵。文化节庆大都意指具有引发观光功能的文化节庆(刘大和,2003)。而假面艺术节是从欧洲威尼斯嘉年华所衍生过来之文化,而先前也提过节庆是有特定的期间且公开的活动,而假面艺术节也是在特定的期间及供国人参观,因此假面艺术节属于文化节庆的一种。
二、参与因素的定义
一个人在某一群体中,投入个人的想法、行为及其它资源,使群体受到影响,而产生某种预期结果的活动。
休闲参与(leisure participation)是一种由目标引导、有所为而为之行为,其目的在满足休闲参与者个人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林晏洲,1984)。ragheb and griffth(1982)将休闲参与定义为:参与某种活动的频率或象征个体所参与之一般的休闲活动类型。林晋宇(2003)则认为休闲参与乃指个体从事休闲活动的情形,可从活动参与频率和活动类型两方面加以衡量。
由此可知休闲参与一般而言是指个体参与活动的种类与参与活动之频率,所参与之活动是在工作之外的活动,也就是在休闲时间之内所从事的活动。
(一)参与特质
刘怡秀(2004)认为休闲具有调剂个人身、心灵健康、娱乐放松、维持人际关系、增进个人成长及自我实现的功能。
(二)参与分类
刘怡秀(2004)参加休闲活动可获得相当多的休闲利益,休闲活动范畴相当广泛,参与不同休闲活动的类型,会产生不同的休闲功能,且从事休闲参与因个人选择有所不同,且必然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与支配,诸如性别、年龄、所得、参与频率、社会背景、教育程度都是会影响个人休闲参与选择的因素。
(三)游客特性
根据国民旅游模式及游憩行为分析研究(1992)中指出,影响游客游憩偏好的因子包括个人社经背景、游憩动机及需求、游憩经验等。
1.旅游特性
王舜皇(2002)指出:不同的游客社经背景与旅游特性,对不同因素的看法具有显著差异,各自在不同构面因素展现其差异,以年轻族群、较低收入、初次前来与情侣为同行成员者,在活动刺激性构面较为强烈。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游客社经背景、旅游特性对活动内容吸引力因素的看法为何,是否具差异性存在。
王舜皇(2002)指出不同类型活动,在各具差异性的活动主题,将吸引不同社经背景及旅游特性的游客前往。在社经背景变项包含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变项;游客特性变项所提出的旅游特性变项,包含参与经验、现居住地、从属团体型态、计划期间、消息来源、重游状况及安排其它相关行程等变项。
2.活动吸引力
william(1997)举办一项节庆活动时,吸引游客前往的观光吸引力因素,包含活动本身意义、环境、活动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游客暸解传统文化事物、活动本身是生动活泼或特别的、及能反应社区价值等因素。
saleh & ryah(1993)比较音乐性及手工艺两项活动类型所具的特色因素差异,经检定结果显示,不同活动类型会因活动主题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特色因素,包含节目品质、高品质的活动产品、举办期间、媒体服务等因素。
3.活动举办地
saleh & ryah(1993)构成整体活动吸引力因素,除包括活动主题及内容品质等本身因素外,相关举办地外围环境及设备等因素,也成为活动特色因素。包含住家至举办地距离、饮食价位、食物多样性、当地餐厅素质、人潮拥挤程度、便利的道路系统、高品质住宿、顺道拜访亲朋好友、邻近湖泊区、邻近地区公园、游憩设备、当地气候及文化吸引力等。
childress & cromption(1997)活动外围应配合的相关设施及服务,包含场地的安全性、场地清洁性、人们的友善程度、食物多样性、休息室清洁性与可及性、环境品质及举办地可及性等。
王舜皇(2002),旅游目的地特性因素,主要在支持游客旅游过程的供给面条件,让其拥有较舒适与安全的旅游历程,共包含观光景点、住宿与餐饮等观光相关支持服务与设备、交通设备与可及性、购物与消费物价及社会人文条件等。并指出不同的地区或国家所具的旅游特性,具有显著差异,较都市文明的地区,游客对娱乐、住宿、可及性等因素较为重视;风景渡假地区,则以观光景点、户外活动等因素较为重视;而较具传统民俗文化的地区,游客则对人文环境与历史古迹较为重视。
王舜皇(2002),不同社经背景的游客,对各项旅游目的地特性因素的看法具显著差异。高收入者对住宿、购物等因素较为重视;而男性与女性所重视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女性较考量政经环境与安全性,而男性较考量环境与气候等因素;年龄层较高者,则较重视观光景点此项因素。而不同旅游特性的游客,在考量各项旅游目的地特性因素的看法有所不同,过去旅游经验较多者,对住宿与餐饮服务较为重视,而以家庭成员共同出游者,则较重视安全性与交通可及性等因素。
因此,休闲参与因素会因为某些人文、环境与活动内涵因素而有所差异,如何了解参与休闲活动有那些参与因素,则是本研究的目的。
三、假面艺术节举办概况
假面艺术节可说是从国外传递过来的,就如同西洋情人节一样,每个国家皆会有不一样的名称,但重点是皆会让人感受到节庆所带来的欢乐,让社会冲突减低,也可让人们有机会发泄一下情绪及纾解心中的压力,但在狂欢几天过后,每个人皆又回到自己的生活。
国际假面艺术节结合了当地的特色及延续国外威尼斯嘉年华的精神,表达了各国特殊民族文化的象征,进而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及培养国人文化艺术气息,艺术节至今已经办了四届了,从二年一届到一年一届(如表1),由此可知国家相关单位与地方政府对文化节庆的重视;除此之外,每届所办的主题皆有所不同,让国人知道各个国家的古老面具文化。
综合上述,国际假面艺术节符合了文化的活动及新兴的节庆,再加上地方社造活动逐渐受到国人重视,且在众多学者的论文中很少提及文化节庆这个区块,因此本研究以国际假面艺术节为例,以期研究的结果能让国人作为举办文化节庆参考依据。
表1 历届假面艺术节回顾
举办期间 |
举办主题 |
馆别 |
举办特色 |
备注 |
1999 |
展览、表演为主 |
主题馆、非洲馆、亚洲馆及台湾馆 |
各国特殊民族文化的象征,展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包含对先民历史的诠释、神话文学与表演艺术的传播。 |
|
2001.3/24-4/29 |
面具的艺术,心灵的探索 |
|
神、人、精灵三类面具,介绍精神背景与发展,并安排面具制作艺师现场示范,同时还展示全国面具创意比赛获奖的作品。 |
|
2003.3/22-4/27 |
结合静态展览、动态表演二种不同的方式,此外假面艺术与本土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的关系,也是展览的主题之一。 |
功能性区分:「祭仪」、「戏剧」及「当代艺术创作」三个区块。呈现假面发展历史的线性脉络,以涵括假面世界的整体意义。 |
首度与民间游憩业者合作,成功把艺术文化活动与地方观光产业结合。 |
目地:
1.藉2003苗栗国际假面艺术节举办,有效整合苗栗县观光旅游资源。
2.活络苗栗观光人潮与商机。 |
2004.3/27-5/23 |
第五季 |
艺文陈列:欧洲假面风情(铁面传说、酒神春之祭、假面剧场、化妆舞会及神秘黑森林)、世界假面展、台湾脸、千面迷宫等四大主题
艺术表演 |
涵盖了世界各地宗教、艺术、文化等部份,充满嘉年华气氛。 |
目的:
1.藉由全国假面创意制作,孕育艺术文化和民俗技艺的结晶,反应不同历史的情况,表现假面艺术特殊风格。
2.鼓励民众参与面具艺术创作,提升生活文化素质、美化社会人生。
3.配合国际假面艺术文物展览,表达对台湾本土文化、艺术、社会、经济发展之关怀,更培养一般大众国际艺术观。 |
本研究整理自假面网站
四、相关文献
gordon, gaitz and scott(1976)研究发现,成年人参与休闲活动的次数与年龄有显著的负相关,年龄愈大个别参与休闲活动愈少,但相对地参与家庭相关的活动却增加。
searle, mactavish and brayley(1993)的研究指出,在老化过程中大部份的人类休闲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减少参与程度的倾向。
kelly and stein-kamp(1987)研究亦发现年龄越大则动态性活动参与次数越少,静态性活动参与越多。
高俊雄(2002)归纳相关文献后指出:各国的调查中都发现不同研究次群体的休闲参与的数量是不均等的(inequality),例如各项活动的参与人口比例、参与频率、可支配自由时间等,在不同的性别、年龄、所得、教育程度的族群之间有差异。
刘怡秀(2004)参加休闲活动可获得相当多的休闲利益,休闲活动范畴相当广泛,参与不同休闲活动的类型,会产生不同的休闲功能,且从事休闲参与因个人选择有所不同,且必然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与支配,诸如性别、年龄、所得、参与频率、社会背景、教育程度都是会影响个人休闲参与选择的因素。
郭百修(1999)从地方产业化角度切入,探讨在地方文化产业化过程中地方成员的调节互动,并以相关事件与地方公共事务运作为互动情形的分析,进而从社会调节与空间发展的方向,期望能建构美浓镇地方文化产业化机制,以带动地方内生式的发展。其主要结论为:在推动与探讨地方文化延续与地方发展的过程里,应以强调实质文化资源与非实质文化资源的建构之外,更进一步探讨地方成员互动情形,促使其社会的互动调节机制形成,作为地文化与地方发展的内生基础。
叶碧华(1998)以大型观光节庆活动效益评估做研究,透过因素分析、ipa技巧、回归分析等,以台北灯会之国内外游客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了解游客对灯会活动展出之效益认知、游客事后之整体满意度,并建构出游客对该活动之偏好模式及其重游意愿。由该研究可看出,特殊节庆活动已被视为另一种快速成长的观光旅游型态,大型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确能达到一定招来国内外游客的目的,其对社会、文化及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冲击,要比为了迎合满足观光客的需求,导致本土自然环境的破坏要来得少。
游瑛妙(1999)论及近年来台湾有不少的节庆活动属于地方性质,例如台南白河莲华节、花莲石雕艺术节…等,皆以结合地方人力及物力资源,并以表现地方文化资产为主要特色。
综合以上各学者所言,可知文化节庆参与者其人口变项与旅游特性对于其参与因素会有影响,其人口变项可归类如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及职业;而影响其参与因素则有:交通工具、地方文化特色、重游意愿及结合地方产业等。
肆 研究方法
本章内容为阐述本研究的操作型定义、研究架构、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等,并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利未来检定及讨论。
一、 研究架构
本研究旨在于探讨假面艺术节游客参与文化节庆之情形,依据本研究目的及相关文献,拟定本研究架构,如图1所示。
二、研究范围
本研究旨在探讨游客参与文化节庆之参与因素,将以苗栗县政府所主办之「2003国际假面艺术节」活动为实证研究个案,并以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