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演义》记述孟获是浓墨重彩
孟获,是否有其人?是什么民族?至今没有定论。但孟获大家知道最多的是从明代作者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120回就有4回专记述了蜀建兴3年春(公元225年)丞相诸葛亮师征南蛮大王孟获。由于《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流行广泛,不仅是在中国,而且外国都知道“孟获”这个名。但 《三国演义》是小说,有的作了加工,只能供参考,不能作研究史证。
二、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史书有记载
对于孟获,我是1973年看《三国演义》就知道他是南方少数民族一个很有名望的首领,距至今已是作古1800多年的古人,是否有其人?只能根据史书的记载来作为证据,31年来经过查阅史书,在多部史书中发现确有“孟获”的记载。
经査史书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蜀书卷五)载:“建兴元年,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
三年春(公元225年),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干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问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祗如此,则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三年春三月(公元225年),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柯为兴古郡。十二月,亮还成都”。《三国志·后主传》(蜀书卷三);郦道元著《水经注》卷三十六等均有记载。
关于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在《汉晋舂秋》;《三国志·诸葛亮传》(蜀书卷五);《华阳 国志·南中志》;《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四库全书》《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贵州通志.前事志》第一册;《安顺府志》卷二十二·纪事志 二;民国《镇宁县志》前事志等均有记载。
关于诸葛亮南征四郡皆平后,对孟获重用为”御史中丞”。《华阳 国志·南中志》曰:“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都督常用重人。旧本皆作“ 常重用人”。钱写作“常重用其人。”兹依廖本,作“常用重人”。孟获何年死?死在什么地方?史书上没有记载不得而知。
三、在贵州境內有史载孟获地名和诸葛亮的传说
武侯城:(《贵州通志》前事志一·蜀汉)中记载:“按《兴义志》是条原按云:是年亮南征,与褒战于盘江东,原注《蜀志》作槃江。槃古盘字,即今盘江。漏江之南,原注:漏江即今普安之拖长江。今贞丰州有武侯城,即亮故垒。
诸葛营:《安顺府志》卷之十二·地理志 (十一)知安顺府事长白常恩纂载:“凡三:一在府城三十里,一在永宁州东五十里红岩山,一在永宁州西三十里盘江。”《水经注》云:‘诸葛亮入南,战于盘东。’《贵州通志》云:‘三处皆武侯驻兵处’。”
诸葛营观星处:《安顺府志》卷之十二·地理志 (十一)知安顺府事长白常恩纂载:“在学府后坡。”《贵州通志》云:“观风台在学府后坡,形如台,相传为诸葛武侯观星台。”
诸葛武侯获铜鼓山:《安顺府志》卷之十二·地理志 (十一)知安顺府事长白常恩纂载:“在清镇县西四十里。明《一统志》:‘威清卫铜鼓山,在卫城西四十五里,相传蜀汉诸葛亮南征,于此获铜鼓’”。
粮仓洞:《安顺府志》卷之九·地理志 山(下)载:“在坡东二十里,又名粮仓洞。天开一窍,前后通明。相传孟获曾屯粮于此。”今在城东三十里,夏官屯北,洞口通明,中有梵刹,下有内外二层,遗址尚存。《续修安顺府志》第一卷 地理志 山脉及山坡载: “在坡东二十里,又名粮仓洞。实在城东三十里夏官屯北,相传孟获屯粮于此”。清代佛教住进“粮仓洞”后改名清涼洞。众教徒在门口立有一块碑,碑文记载此洞最早为孟获的“粮仓洞”。
七眼灶:在粮仓洞左侧半山上有一个寨子叫七眼灶。传说过去孟获的人来往运粮要吃饭,就在这个偏岩里安了7个灶煮饭供来往的人吃。寨名故称“七眼灶”。
擒孟山:《续修安顺府志》第一卷 地理志 山脉及山坡载:“柒木山,通志云:‘在城东南二十里,雄踞郡南’。”传说在这个大山擒得孟获一次,至今还有古战场遗迹。
孟获屯:在镇宁县打邦乡关脚村一大山顶上还有石臼。传说是当年孟获与孔明作战时曾在此山住过,故后人称为称为孟获屯。
孟获洞:在镇宁县江龙镇杨柳村革缀后山,能容纳几千人。大干仗84岁的苗族老人朱正文说:“听老辈人说,这个洞古代有一个苗王带兵住在里面,苗族被打败后往其他地方走了。”
关索岭:《安顺府志》卷之九·地理志 山(下)载:《通志》云:“在城西三十里,由势陡峻,曲折而上,凡四十三盘。顶有关索庙。旧志:索,蜀汉汉寿亭侯子,从武侯南征有功,土人祀之。山半有马跑井。相传索统兵至此,渴甚,马踣地出泉,故名。又有哑泉,饮之能令人哑,立石以戒行者。”
晒甲山:在黄果树镇昆铃甲后山。《安顺府志》卷之九·地理志 山(下)载:“俗传武侯南征,晒甲于此。”
传说诸葛亮征南,追孟获下大雨将士都淋湿了,过此山时出太阳,诸葛亮命令将士在此山停下来休息,把淋湿的凯甲服脱下来晒,故后人称为“晒甲山”。
孔明塘:在镇宁县打邦乡关脚电站下游。传说诸葛亮征南,追孟获过此时到过此地,因气候很热,诸葛亮下河中洗澡,故后人称为孔明塘。
关索庙碑记:《镇宁州志》卷八·艺文载:明代安庄举人,官同知胡宝撰文《汉关将军庙碑记》曰:“按将军旧传,汉前将军羽之子,忠勇有父风。建兴初,隶丞相亮南征,遗戢略诸要害,恩信孚兹土,世祀之。国初,通道都督克公跻是岭,有祠奉木主焉,书:‘汉将军关索’。……休哉君子之心之德,宝何说之辞。然亦罔敢以不典诬神,呜呼!将军不朽者,其在兹乎。即为记,乃赋乐诗,俾所人时祀歌诗曰:‘将军烈烈匡刘炎,血枕膂力秉塞澜。祖宗四百一发悬,咄彼逆党仇所天。不归孟德归孙权,渠能守死节靡捐。父子忠勇将军全,丞相义声将军先。跃马奋戈如龙骞。夺隘破关功无全。险哉此岭襟喉滇,指麾不杀弭腥膻。去思血食年复年,至今人记马跑泉。皇明通道偃橐建,马公祝册昭云轩。帝命汝庇西南边,西南久思兮息肩。翁老舞拜神无言,飒飒灵风来灵筵。击神鼓兮羞牲辁,菁茅酹兮静无喧。山草依兮山花然,愿丽神保人罔衍,威恩霆雨消蛮烟。’”
根据以上史书记载:诸葛亮南佂就在今贵州省黔中一带,南至贞丰县武侯城(今者相);北至清镇市铜鼓山;中心在现安顺市境內。